梦远书城 > 王夫之 > 礼记章句 | 上页 下页
卷三十二 表记(2)


  子曰:“仁有三。

  安仁、利仁、强仁也。

  “与仁同功而异情。与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与仁同过,然后其仁可知也。

  强仁者,时与仁者同功而情系利害,则与仁者无欲无畏之情异矣。安仁、利仁者,虽以仁得过而不辞。故过而与仁者同,然后信其仁也。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畏罪者强仁。”(知,珍义反。强,其两反。)

  “安仁”者,知仁为性之德而恒存无逆也。“利仁”者,歆仁道之美而顺行之也。“强仁”者,心非其所悦而矫情以从厚也。

  ▲右第十三章。此章引孔子之言以申上章“天下一人”之意,言君子议道自己,必安利于仁而虽过不辞;若其置法以治民,则俾其畏罪强仁而亦与仁同功矣。此所以通报施而利劝惩也。

  仁者,右也;道者,左也;仁者,人也;道者,义也。

  “仁”者,爱之施。道者,责人以所当尽者也。“右”,顺而利之也。“左”,屈而成之也。“仁”者,体人之情而因民以置法,民之所顺也。“道”者,议之自己以裁物而匡其不义,民之所难也。

  厚于仁者薄于义,亲而不尊;厚于义者薄于仁,尊而不亲。

  “厚”“薄”,犹言过、不及也。仁义并行,则尊亲兼得矣。

  道有至(句),义有考。至道以王,义道以霸,考道以为无失。(旧说“道有至”下阙一“有”字,今从本文。王,于放反。)

  道以制天下,义之事也。然义之至者仁亦至焉,则顺民之情而法在其中,斯仁义兼至矣,如报施顺情而劝惩寓焉是已。若道壹于义,则名为义而不得为道之至矣。既专于义,则有率义而行者,亦有不能喻义而依仿考据以立法者,道愈降矣。王者以仁行义,并行不悖。霸者声义正物,以义为道而已。其下者考于义以为道,几以寡过而过卒不可免,故坊民而民犹逾之也。

  ▲右第十四章。

  子言之:“仁有数,义有长短小大。中心憯怛,爱人之仁也。率法而强之,资仁者也。”(强,其两反。)

  此一节孔子之言。“憯”,隐痛。“怛”,惊悼。“资”,借也。仁义之施,所及各有量。惟根心以出,则立之有原,行之委曲详尽,斯所及者广而可久。若资成法勉强而率循之,则不能远及矣。

  《诗》云:“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数世之仁也。(翼,羊吏反。俗本无“武王烝哉”句。)

  丰水,在今陕西渭南县。芑,枸杞。“仕”,事也。言武王勤于立国安民之事也。“燕”,安也。“翼”,覆也。“烝”,君也,言得君天下之道也。武王中心仁爱,故泽及后世也。

  《国风》曰:“我今不阅,皇恤我后。”终身之仁也。

  《国风》,《邶风》。“今”,《诗》作“躬”。“阅”,顾也。“皇”,暇也。勉强资仁则终身为虑,而况及后世乎?

  ▲右第十五章。此章承第十章“仁者天下之表”而言。其下四章皆以申明此章之意。章首兼言“义之长短大小”,则又以起第二十章以下之意。读者参观之,而此篇之脉络贯通者可知矣。

  子曰:“仁之为器重,其为道远,举者莫能胜也,行者莫能致也。取数多者,仁也。夫勉于仁者,不亦难乎!”(胜,书蒸反。夫,防无反。)

  此一节孔子之言。仁以函载万物而无有间断,统四端,兼万善,是以难也。

  是故君子以义度人则难为人,以人望人则贤者可知已矣。(度,徒落反。“以人”之“人”,盖“仁”字之误。)

  “度”,较量也。“望”,犹观也。义有成制,考道者可以不失。难为人,言难于知人也。仁则必根心之憯怛以立爱,而后可以任重而行远。若但率法以施惠,则虽勉为之而终有莫能胜、莫能致者。以此观人,而贤者乃见也。

  ▲右第十六章。上章以仁义并言,而此章之词有抑扬者,盖仁者君道之极而为天下之表,义则犹近乎坊之事也。

  子曰:“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

  此一节孔子之言。安仁则私欲净尽,天理流行,中心憯怛,自行乎其所不容已,圣人仁覆天下之本也。

  《大雅》曰:“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惟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鲜,息浅反。)

  “輶”,轻也。“仪”,想像也。“图”,思维也。“爱”,谓爱之者。仁含于性之德而不倚于物,故言其轻,犹《书》言“道心惟微”也。举是德者一由其中心之安,故虽有爱之者莫能相助也。

  《小雅》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好,呼报反。乡,许亮反。)

  “景行”,大路也。“如此”,谓仅能如此也。夫子论《诗》,而言以仁为高山景行而仰且行之,亦可谓好仁矣。然非其中心之安,则高不易登,远不易至,中道而必废,此资仁者之不能至于仁也。

  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记者引夫子之言而伸之,以为苟能如此,则虽勉仁之事亦可驯至乎安,所谓“力行近乎仁”也。

  ▲右第十七章。

  子曰:“仁之难成久矣,人人失其所好,故仁者之过易辞也。”(好,呼报反。)

  “所好”,谓可好者,孟子所谓“民之秉夷”也。仁难成而人不能成,故所行皆拂乎人心而无往非过。苟能自勉于仁,则虽有过而非天下之公恶,易于免矣。

  子曰:“恭近礼,俭近仁,信近情。敬让以行此,虽有过,其不甚矣。”

  此一节又孔子之言。“俭”,节制也,不侈欲而放其心,近于仁矣。“情”,实也。“礼”者,仁之用;“情”者,仁之体。行此三者而尤以敬让将之,或有时施非所当,而成乎过恭、过俭、过信,亦不大违于道,此所以其过易辞也。

  夫恭寡过,情可信,俭易容也。以此失之者,不亦鲜乎?(夫,防无反。鲜,息浅反。)

  “过”,谓失人情也。“情可信”者,信近情而人亦可信谅之也。“易容”,谓不为物所忌。释夫子之言而明其有过之易免也。

  《诗》云:“温温恭人,惟德之基。”

  “温温”,敬让之容。能恭则行自有节而无所欺伪,则又俭与信之基也。凡此皆勉仁之事,虽未至于安仁而固可以寡过,志于仁者所以忘年而日孳孳也。

  ▲右第十八章。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