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王夫之 > 礼记章句 | 上页 下页
卷三十二 表记(3)


  子曰:“仁之难成久矣,惟君子能之。”

  此一节孔子之言。

  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是故圣人之制行也,不制以己,使民有所劝勉愧耻以行其言。(“制行”之“行”,胡孟反。)

  “病”,迫责之使行也;“制行”,制民之行。“言”,教令也。仁难成,故不以急责之民;惟君子能之,则不可不自尽于己。故制民之行,不期其即仁,而特敦仁于躬,任重致远,使民见上之所为,根心达外,因以感发兴起,耻为不仁,则教令大行而坊不逾矣。

  礼以节之,信以结之,容貌以文之,衣服以移之,朋友以极之,欲民之有壹也。

  “容貌”,仪度也。“文”,饰也。“移”者,易其耳目肢体之观以变其淫陋也。极,聚也,如屋之聚于栋也。“壹”,纯也,身心内外无非善道,以为之涵养而无杂也。君子仁成于己,而推致仁道之用以熏陶涵泳其民,则虽不急责以心德之事,而默移潜化,必世之仁自此而臻矣。

  《小雅》曰:“不愧于人,不畏于天。”是故君子服其服则文以君子之容,有其容则文以君子之辞,遂其辞则实以君子之德。是故君子耻服其服而无其容,耻有其容而无其辞,耻有其辞而无其德,耻有其德而无其行。是故君子衰绖则有哀色,端冕则有敬色,甲胄则有不可辱之色。《诗》云:“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记之子,不称其服。”(行,胡孟反。衰,仓回反。称,昌孕反。)

  “遂”,成也。“端冕”,宾祭之服。“鹈”,鹈鹕鸟,食鱼。“梁”,鱼栫。鹈贪鱼,虽不濡翼,不可以为洁也。“记”,《诗》作“其”,指词也。此言人君能动民愧耻之心,则即其衣服言动之间,皆有以反躬自省而远于不仁,而可进于君子之道矣。然必躬行于上者根心仁爱而德孚于下,乃足以入之深而感之至;不然,则虽衣服容止辞令授之以制,而民之不称者多矣。此“维鹈”之诗所以刺也。

  ▲右第十九章。

  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义者,贵贱皆有事于天下。天子亲耕,粢盛秬鬯,以事上帝,故诸侯勤以辅事于天子。”(盛,是证反。)

  “义”之体,敬也;其用,宜也。尽其职分之所当为以敬其所尊,乃所以为天下之制也。人君以义制天下,必先自修其义于上,故天子、诸侯各尽敬于所尊以为民极,而非徒立法制以防民也。

  ▲右第二十章。此章承第十章“义者,天下之制”而言。其下二章皆以申明此章之意。

  子曰:“下之事上也,虽有庇民之大德,不敢有君民之心,仁之厚也。”

  此一节孔子之言。仁之用爱,故为君道。义之体敬,故为臣道。“仁之厚”者,谓爱君之至也。

  是故君子恭俭以求役仁,信让以求役礼。

  “役”,为也。“信让”,诚乎让也。“恭俭”、信让,皆义之事;义以为质,而仁礼行矣。

  不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俭于位而寡于欲。

  “尚”,犹先也。“不自尚其事”,先公而后私也。“俭于位”,辞尊而就卑也。此恭俭之德也。

  让于贤,卑己而尊人,小心而畏义。

  此信让之德也。

  求以事君,得之自是,不得自是,以听天命。

  “求”,自求也,言但求尽其事君之道而无求也。“自”,由也。“是”,此也。谓此恭俭信让之道,穷通一致,无所改易,而得失皆安于命,惟其义而已。

  《诗》云:“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凯弟君子,求福不回。”其舜、禹、文王、周公之谓与!有君民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施,羊吏反。弟,特计反。与,以诸反。)

  “莫莫”,茂密貌。“条”,枝。“枚”,干也。“回”,邪也。葛藟缘木,而木无望缘之心;福自集于君子,而君子无贪福之志。舜、禹终受禅让,文王、周公之老于臣服,其心一也。

  《诗》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翼翼”,敬也。“昭事”者,心迹昭著,可对于天,无徼福之志也。“聿”,语辞。“怀”者,上帝所眷也。帝命已集而文王终无欲得之志,三分有二,率以事殷,文王所以厚其仁而尽其义也。

  ▲右第二十一章。

  子曰:“先王谥以尊名,节以壹惠,耻名之浮于行也。”(行,胡孟反。)

  此一节孔子之言。“尊”,崇也。“节”,谓节取之。壹,与“一”通。“惠”,善也。“浮”,过也。谥虽以崇奖荣名,而即有众善,节取其一行之大者,不为繁称,盖欲使行有余而名不足也。死而尊之者且然,则生而不敢猎誉,益可知也。

  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过行弗率,以求处厚;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是故君子虽自卑而民敬尊之。(行,胡孟反。下,胡驾反。)

  “情”,实也。“过行”,过高绝俗之行。“率”,循也,为也。“处厚”者,不欲以己之高形人之短。“美”,赞美之也。凡此皆信让之德。

  ▲右第二十二章。

  子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惟欲行之浮手名也,故自谓便人。”(行,胡孟反。)

  “烈”,功烈也。“便人”,谓习熟便为之,《诗》所谓“诞实匍匐,以就口食”也。后稷之德言德行见于《虞书》,则所以赞襄舜、禹化成天下者,岂仅勤手足以躬稼哉?乃欲致实行而不居盛美,故自谓为便习稼穑之人,而典树艺之教以居一官,此则恭俭信让而为义之至也。

  ▲右第二十三章。

  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仁者,其难乎!《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凯以强教之,弟以说安之,乐而毋荒,有礼而亲,威庄而安,孝慈而敬,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如此而后可以为民父母矣。非至德其孰能如此乎?”(弟,特计反。强,如字,旧音其两反者,非。说,弋雪反。)

  此一节孔子之言。“强教”,刚克之意。“毋荒”“有礼”“庄”“敬”,强教之效也。“乐”“亲”“孝慈”,说安之效也。奉其教则父道也,蒙其安则母道也。君道以仁为主,而仁之至者义必尽焉,并行不悖而经纬咸宜矣。至德,即第十四章“至道”之意。

  今父之亲子也,亲贤而下无能;母之亲子也,贤则亲之,无能则怜之。母亲而不尊,父尊而不亲。水之于民也,亲而不尊;火尊而不亲。土之于民也,亲而不尊;天尊而不亲。命之于民也,亲而不尊;鬼尊而不亲。

  “下”,抑也。水为功于人而可狎,母道也。火明照万物而不可近,父道也。土利万有而人践之,母道也。天覆物而与人远,父道也。尊亲之道并至为难,父母、水火、天地不能兼备,惟王者爱敬合德,因时而利导之,体生成化育之理,发政施令以说安之,尊鬼施敬以强教之,仁义并行,迭相主辅,而其末流所趋犹不能无偏,如下章所云者,宜君子之于仁难言之也。

  ▲右第二十四章。前章以上既分言君臣仁义之道,此章因君道之仁而广言之,推质文之同异,以明仁义合而仁斯至,乃能尽君道而为天下之表。其下五章杂引孔子之言,以申此章之意。

  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先禄而后威,先赏而后罚,亲而不尊。其民之敝:蠢而愚,乔而野,朴而不文。(远,于愿反。近,其谨反。乔,举矫反。)

  “尊命”,勤民事也。“鬼”者,神之魄。“神”者,鬼之灵。祭祀之事,尽人道以事鬼,至于灵爽之降吉凶者则远之,不用之以立教也。“近人”,达人情也。“忠”,尽爱也。常颁曰“禄”,特赐曰“赏”;责怒曰“威”,刑赎曰“罚”。盖仁先而义后也。“民之敝”,谓政教衰失之后。“蠢”,戆也。“乔”,傲也。“朴”,质也。勤人事而不恤敬忌,故其敝如此。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

  事鬼者邀其已往而致其爱敬,事神者迎其方来而尊其向威,率民事神所以尊而不亲也。“礼”,谓人相接之礼。“荡”者,崇无而流。“不静”,多惧而不宁也。“胜”,犹竞也,尚刑罚则民竞于争。“无耻”,刑罚不能格心也。

  “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蔽。”

  “尚施”,即第十章之所谓“报仁之尤近人情”者也。赏罚用爵列者,赏先于亲与贵而罚则议减也。“利”,便利,谓娴习仪节。“巧”,饰也。“文而不惭”,情不称文,行之无惭也。“贼”,害也,刑赏厚于亲贵,人生忮害也。“蔽”,欺蔽,不畏刑罚故相欺蔽也。三代王者备至德于躬,推行立法,仁义质文初无偏用,但以因时制宜,微示先后,而后世德衰,成法存而失其精意,则其弊必至于此。盖大道含弘而理致微妙,低昂之间稍有所移,则势必旁趋而背其相通之妙,此舜所以极言道心之微,非精一不能执中,而上章以君子之仁为难,皆此理也。

  ▲右第二十五章。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