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朱自清 > 诗言志辨 | 上页 下页
一 毛诗郑笺释兴(2)


  《毛传》兴诗中明言为譬喻的,只有《周颂·振鹭》一篇,已见前引,明言以“振鹭于飞”比客的样子;但喻义是否说客是“洁白之士”,就不能确知了。其次,以平行句发兴的,也可确定为譬喻,虽然喻义也难尽知。如《南有樛木》篇云: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又如《萚兮》篇云: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又如《甫田》篇云: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又如《黍苗》篇云: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左传》隐公十一年引周谚云:“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荀子·大略》篇引语曰:“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都是平行的譬喻。与所引《诗经》各句比着看,《诗经》各句也是平行的譬喻,是无疑的。但《诗经》中这种平行句并不多。其次,是兴句之下接着正句,并不平行,有时可知为譬喻,有时不可确知,而《毛传》都解为譬喻。前者喻义已多难明,后者更不用说了。前者例如《节南山》篇云: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又如引过的《绵》篇,都显然是譬喻。后者如《关雎》、《桃夭》、《麟趾》等篇都是的。但这两者也不多。以上所谓譬喻,指显喻(simile)而言。

  其次,兴句孤悬,不接下句,是否譬喻,还不可知,《毛诗》也都解为譬喻。这里说“毛诗”,因为这些诗大多数必得将《传》与《序》合看,才能明白毛氏的意思;《传》老是接着《序》说,所以有时非常简略,有时非常突兀,单看是不容易懂的。如《邶风·柏舟传》云: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兴也。泛泛,流貌。柏木,所以宜为舟也。亦泛泛其流,不以济度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耿耿,犹儆儆也。隐,痛也。)

  《传》没有说出喻义,似乎让读者自行参详,其实不是的。《序》云:

  《柏舟》,言仁而不遇也。卫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

  柏舟泛流正是比“仁人不遇”的,合看《序》与《传》,就明白了。这个喻义切合不切合另是一事,可是《毛诗》的意思如此。又如《北风传》云: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兴也。北风,寒凉之风。雱,盛貌。)惠而好我,携手同行。(惠,爱;行,道也。)其虗其邪,既亟只且!(虚,虚也。亟,急也。)

  《传》述兴义太略,但《序》里说得清清楚楚的:

  《北风》,刺虐也。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相携持而去焉。

  全诗里这种简略的《传》有很多处,不但兴诗为然。还有,如前面引过的《齐风·南山篇传》云: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兴也。南山,齐南山也。崔崔,高大也。国君尊严,如南山崔崔然。雄狐相随,绥绥然无别,失阴阳之匹。)鲁道有荡,齐子由归。(荡,平易也。齐子,文姜也。)即曰归止,曷又怀止!(怀,思也。)

  说是“国君”“失阴阳之匹”,而“齐子,文姜也”,又经注明,够具体的,却偏不说出国君是谁,岂不突兀?其实《序》里早说出“刺襄公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了。这样看,《序》便不能作于《毛传》之后了。这一类兴句若可称为譬喻,当是隐喻,与前一类不同。又其次,兴句也是孤悬,而《序》、《传》中全见不出是譬喻。如《周南·卷耳序》、《传》云:

  《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诐私谒之心。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也。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忧者之兴也。采采,事采之也。卷耳,苓耳也。顷筐,畚属,易盈之器也。)嗟我怀人,寘彼周行。(怀,思;寘,置;行,列也。)

  《毛诗正义》云:

  不云“兴也”而云“忧者之兴”,明有异于馀兴也。馀兴言菜,即取采菜喻,言生长即以生长喻。此言采菜而取忧为兴,故特言“忧者之兴”;言“兴”取其“忧”而已,不取其采菜也。

  照《传》、《疏》的意思,后妃忧在进贤,“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专心致志,念兹在兹,日常的事都不在意、所以采卷耳采来采去,还采不满一浅筐子。这采菜不能满筐一件事,正以见后妃的“忧勤”,正是后妃“忧勤”的一例。而举一可以例馀,别的日常的事也就可想而知了。举一例馀本与隐喻有近似的地方,称为兴诗似乎也还持之有故。又《小雅·大东序》、《传》云:

  《大东》,刺乱也。东国困于役而伤于财。谭大夫作是诗以告病焉。

  有饛簋飧,有捄棘匕。(兴也,饛,满簋貌。飧,熟食,谓黍稷也。捄,长貌。匕,所以载鼎实。棘,赤心也。)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如砥,贡赋平均也。如矢,常罚不偏也。)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睠言顾之,潸焉出涕。

  按《序》、《传》的说法,这是一篇伤今思古的诗,好像戏词儿说的“思想起,当年事,好不惨然”。但“当年事”多如乱麻,从哪儿说起呢?于是举出“吃饱饭”这一件以例其馀。陈奂说此篇云:“兴者,陈古以言今,亦兴体也;馀皆托物以为喻。”他申毛义是不错的。《葛覃》、《伐木》、《鸳鸯》等篇的兴义也和以上两篇大同小异。又其次,也许是最可注意的,像《鸱鸮》、《鹤鸣》两篇兴诗,兴句之下,并无正句,全篇都是譬喻。但并非全篇皆兴。只有发端才是兴,兴以外的譬喻是比。这层下文详论。

  《诗毛氏传疏·周南·南有樛木》篇云:

  案樛木下曲而垂,葛藟得而上蔓之。喻后妃能下逮其众妾,得以亲附焉。《传》于首章言兴以晐下章也,全《诗》仿此。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