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王夫之 > 周易外传 | 上页 下页
序卦传(1)


  《序卦》,非圣人之书也。

  《乾》《坤》并建而捷立,《周易》以始,盖阴阳之往来无淹待而向背无吝留矣。故道生于有,备于大,繁有皆实而速行不息,太极之函乎五行二殊,固然如斯也。

  有所待非道也;续有时则断有际,续其断者必他有主,阴阳之外无主也。存诸无用则出之不力,出其存者必别有情,往来之外无情也。是故六阴六阳,十二皆备,统天行地,极盛而不缺,至纯而奠位,以为之始,则万物之生,万物之化,质必达情,情必成理,相与参差,相与夹辅,相与补过,相与进善;其情其才,其器其道,于《乾》《坤》而皆备。抑无不生,无不有,而后可以为《乾》《坤》,天地不先,万物不后。而《序传》曰:“有天地,而后万物生焉。”则未有万物之前,先有天地,以留而以待也。是以知《序卦》非圣人之书也。河内女子献于购书之时,传于专家之学,守文而困于理,昧大始而破大成,故曰非圣人之书也。

  其为说也:有相因者,有相成者,有相反者。相因者,“物生必蒙”之类也;相成者,“物稚不可不养”之类也;相反者,“物不可以苟合”之类也。因之义穷则托之成,成之义穷则托之反,惟其意之所拟,说之可立而序生焉,未有以见其信然也。

  天地之间,皆因于道。一阴一阳者,群所大因也。时势之所趋,而渐以相因,遂私受之以为因,亦无恒而统纪乱矣。且因者之理,具于所因之卦,则《屯》有《蒙》,《师》有《比》,《同人》有《大有》,而后卦为赘余矣。况如《随》之与《蛊》,《渐》之与《归妹》,错卦也,相反之卦也,本非相因,何以曰“以喜随人者必有事”“进必有所归”邪?如是者,因义不立。

  受成者器,所可成器者材。材先而器后。器已成乎象,无待材矣。前卦之体象已成,岂需后卦乎?假无后卦,而前卦业已成矣,而何以云“履而泰然后安”“革物者莫如鼎”邪?若《无妄》之承《复》,《萃》之承《姤》,阴阳速反而相报,非相成明矣,而曰“复则不妄”“相遇而后聚”。如是者,成义不立。

  阴阳各六,具足于《乾》《坤》,而往来以尽变。变之必尽,往来无期。无期者,惟其无心也。天地之既无心矣,淫亢孤虚,行乎冲委,而不辞其过。故六十四象有险有驳而不废,一隆世之有顽谗,丰年之有荑稗也。险而险用以见功,驳而驳用以见德,胥此二气之亭毒。险易纯驳,于彼于此,不待相救而过自寡。谓寡过者必待后起之救也,吾未见《贲》立而《噬嗑》之合遂不苟,《遁》来而《恒》可舍其所而弗久居也。以此卦之长,补彼卦之短,因前卦之屈,激后卦之伸,然则南粤之暄,致北胡之冻,诘旦之风,解今日之暍乎?是以极重相争者与艰难之际,抑亦乱必安之土而强施檠括于阴阳矣。如是者,反义不立。

  三义不立,而舞文句以相附合,故曰非圣人之书也。

  然则《周易》何以为序邪?曰:《周易》者,顺太极之浑沦而拟其动静之条理者也。故《乾》《坤》并建而捷立,以为大始,以为成物。资于天者,皆其所统,资于地者皆其所行。有时阳成基以致阴,有时阴成基以致阳。材效其情而情无期,情因于材而材有节。有节则化不溢于范围,无期则心不私于感应。

  藉其不然,无期而复无节,下流且不足于往来;有节而复有期,一定之区,一形之范,将一终而天地之化竭矣。此京房八宫世应之术、邵子八八相乘之数所以执一以贼道,而《周易》之妙,则固不然也。

  故阳节以六,阴节以六,十二为阴阳之大节而数皆备;见者半,不见者半,十二位隐见具存,而用其见之六位,彼六位之隐者亦犹是也。故《乾》《坤》有向背,六十二卦有错综,众变而不舍《乾》《坤》之大宗。阖于此阖,辟于此辟,节既不过,情不必复为之期。消长无渐,故不以无心待天佑之自至;来往无据,故不可以私意邀物理之必然。岂必《乾》左生《夬》、下生《姤》,《坤》左生《剥》、下生《复》之区区也邪?

  虽然,博观之化机,通参之变合,则抑非无条理之可纪者也。故六十四卦之相次,其条理也,非其序也。夫一阖一辟而情动,则皆道之不容已。故其动也,极而正,不极而亦正。因材以起万变,则无有不正者矣。《乾》《坤》极而正者也,六十二卦不极而亦正者也。何也?皆以其全用而无留无待者并建而捷立者也。

  《坎》《离》,《小过》《中孚》,合其错而阴阳各六,视《乾》《坤》矣。六十四卦向背颠倒而象皆合错,象三十六,其不可综者八,凡综之象二十八,其可综者固可错也。合四卦而一纯,则六阴六阳之全再备矣。错者捷错,综者捷综,两卦合用,四卦合体,体有各见而用必同轴。故《屯》《蒙》之不可离析,犹《乾》《坤》也;《颐》《大过》之无所需待,犹《乾》《坤》也。非始生必蒙,不养则不可动也。化不停,知之所以周流;复不远,仁之所以安土也。《乾》《坤》并建以捷立,自然者各足矣。

  天地自然,而人之用天地者,随其隐见以为之量。天地所以资人用之量者,广矣、大矣。伸于彼者诎于此,乃以无私;节其过者防其不及,乃以不测。故有长有消,有来有往,以运行于隐见之殊,而人觉其向背。《易》以前民用,皆言其所向者也,则六位著而消长往来,无私而不测者行焉。消长有几,往来有迹,而条理亦可得而纪矣。

  《乾》《坤》定位,而隐见轮周,其正相向者,值其纯阳,旋报以纯阴则为《乾》《坤》;欹而侧也,则或隐而消,或见而长,为《泰》《否》《临》《观》《剥》《复》《遁》《大壮》《夬》《姤》。故消长之几,为变化之所自出,则之十二卦者以为之经。

  《乾》《坤》合用,而乘乎不测,以迭相屈伸于彼此,其全用而成广大之生者,则为《乾》《坤》;《乾》不孤施,阴不独与,则来以相感,往以相受,分应于隐见之间,而为《坎》《离》《震》《艮》《巽》《兑》。故往来之迹,为错综之所自妙,则之八卦者以为之经。此二经者,并行而不悖者也。

  自两卦而言之,错者捷错,综者捷综,《乾》《坤》通理皆在,而未尝有所缺于阴阳健顺之全。自八卦之所统、十二卦之所络而言之,往来不以均,消长不以渐;交无适交,变无定变,故化不滞,进退乘时之权也;盛不益盛,衰不浸衰,故道不穷,阴阳弥纶之妙也。自六十四卦、三十六象兼二经而并行者言之,于消长有往来焉,于往来有消长焉;消往不同时,长来不同域,则流形无畛,而各成其欣合。

  盖以化为微著,以象为虚盈,以数为升降,太极之动静固然如此,以成其条理。条理成,则天下之理自此而出。人以天之理,为理而天非以人之理为理者也。故曰相因,曰相成,曰相反,皆人之理也。《易》本天以治人,而不强天以从人。观于六十二卦之相次,可以亡疑也。其图如左:

  因三画八卦而重之,往来交感,为天地、水火、雷山、风泽之定体,其卦八,其象六:

  《乾》《坤》首建,位极于定,道极于纯,十二位阴阳具足,为六子五十六卦阖辟显微之宗。《乾》见则《坤》隐,《坤》见则《乾》隐。隐者非无也,时之所乘,数之所用,其道在彼不在此也。以其隐而未著,疑乎其无,故方建《乾》而即建《坤》,以见阴阳之均备。故《周易》首《乾》《坤》,而非首《乾》也。

  其次为《坎》《离》。卦以中位为正,《坎》得《乾》之中,《离》得《坤》之中也。《乾》《坤》,《坎》《离》,有错而无综。天虽周行而运行乎上,地虽四游而运行乎下,而高卑不移,虚实不改;水火无变,不从不革,不曲不直,其性不易,其质不迁。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