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类书 > 图书集成乾象典 | 上页 下页
雨部纪事(3)


  《明皇杂录》:上初入斜谷,属霖雨弥旬,于栈道中闻铃声与山相应。上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

  《畿辅通志》:“郦希诚,妫川人。生之夕,里人见其舍火光,奔救之,至则无有。年十五,决意入道。尝诣岱岳,属时亢旱,吏民以请,希诚曰:‘若等改过思善,则甘泽可期’。皆再拜曰‘诺’。因取棕扇蔽面,云起,所坐之方,雨随澍。宪宗四年,赐号太玄真人。”

  《两朝献替记》:京师旱,李德裕拜相,即日大雨。京中喜曰:“相公乃李德雨也。”

  《酉阳杂俎》:王彦威尚书在汴州,二年夏旱。时袁王傅季玘寓汴,因宴王,以旱为言。季醉曰:“欲雨甚易耳。可求蛇医四头,十石瓮二枚,每瓮实以水浮。二蛇医以木盖,密泥之,分置于闲处。瓮前后设席烧香,选小儿十岁已下十余,令执小青竹,昼夜更击其瓮,不得少辍。”王如言试之,一日两夜,雨大注。旧说龙与蛇师为亲家焉。

  《册府元龟》:宝历二年十月,京兆尹刘栖楚奏:“术者数之妙,苟利于时,必以救患。伏以前度甚雨,闭门得晴。

  臣请今后每阴雨五日,即令坊市闭北门以禳诸阴晴,三日便令尽开门,使启闭有常,永为定式。”从之。

  温造为兴元节度,初往汉中,遇大雨,平地水深尺余,若不可进,祷鸡翁山,疾风驱云,实时晴霁。后文宗忆闻其事。会造为御史大夫,入见,得详言当时灵贶,明日下诏“封鸡翁山为侯。”

  开成元年三月庚申,帝幸龙首池,观内人赛雨,赋《暮春喜雨诗》云:“风云喜际会,雷雨遂流滋。荐币虚陈礼,动天实精思。渐浸九夏节,复在三春时。霡霂垂朱阙,飘飖入绿墀。郊垧既沾足,黍稷有丰期。百殿同忧乐,万方伫雍熙。”宰臣文武百官咸有属和。

  《唐书·段文昌传》:文昌帅荆南,州,或旱,禬解必雨,或久雨,遇出游必霁。民为语曰:“旱不苦,祷而雨;雨不愁,公出游。”

  《云仙杂记》:魏郡开成中大旱,遍祷山岳。或言西沈陆先生道行精明,请之必验。太守以下乃携杏酒青羊以备牲醪,告于山中。先生受礼讫,对太守呼吸数过,五指连拂之,爪甲间皆出云烟之气,惟中指气象甚盛。先生曰:“郡中雨得足,诸县皆获八分,亦可小稔。”已而其说不诬。

  《广东通志》:“归南者,姓黄,新会人,生唐开成四年。性慧,幼牧牛,遇旱,语父老曰:‘能以角黍相惠乎?当报以雨’。如其言果雨。”

  《四朝宝训》:“大中初,京师尝淫雨涉月,将害粢盛。分命祷告,百无一应。宣宗一日在内殿,顾左右执炉,降级焚香仰视,若自责者。久之,御眼沾湿,感动左右,旋踵而急雨止。翌日而凝阴开,比秋而大有年。”

  《云仙杂记》:饶子卿隐庐山康王谷,无瓦屋,代以茅茨。每年一易茅,谓之“茅龙更衣。”或时雨湿致漏,则以油幄承梁,坐于其下,初无愁叹。

  余宗伯“屋瓦皆镂窍穴千百,雨则散如真珠。”

  宋宇种蔬三十品,时雨之后,按行园圃,曰:“天出此徒,助予鼎俎,家复何患?”

  《北梦琐言》:孔拯侍郎为补遗时,尝朝回值雨而无雨备,乃于人家檐庑下避之。过食时,雨益甚,其家乃延入厅事,有一叟出迎甚恭,酒馔亦甚丰洁。拯为谢之,且假雨具。叟曰:“某闲居不预人事,寒暑风雨未尝冐也,置此欲安施乎?”令于他处假借以奉之,拯退而叹嗟,若忘宦情,语人曰:“斯大隐者也。”

  《云南通志》:“唐无言和尚,李氏子,尝持一钵入定,钵内火光出则晴,白气升则雨。”

  《五代史·高行周传》:明宗东袭郓州,遇雨,军中皆欲止不进,行周曰:“此天赞也。郓人恃雨不备,吾当出其不意。”即夜驰入其城。

  《册府元龟》:长兴元年正月癸未,上御中兴殿,谓宰臣曰:“近虽降春泽,如何?”冯道奏曰:“今岁春初,已见三白,相次又降雨泽,人情大洽,盖陛下圣德感通之应也。

  臣闻天子事天,臣下事君。臣下若不供其职,则刑法及之,天子不守其道,则灾沴降之。今陛下敬天事地,忧劳百姓,则岁有丰登。”

  长兴二年十二月己卯帝御中兴殿宰臣冯道奏曰:“腊日陛下方忧雪是夜便降立春日。又降雨泽皆得其节也。自陛下临御于今六载家给人足而。又放鹰鹯之类咸令遂性所谓仁及鸟兽也。苟非圣德其孰能臻此。”

  长兴三年三月癸巳帝御中兴殿顾谓冯道曰:“春雨太多乎!”道对曰:“春泽稍多是丰年之兆契丹孔炽自近朝以来中国多事未暇制服向者王都背叛连结边戎陛下命将得人俾匹马不回使其畏惧而修朝贡则知皇威所振迈于前古也。”

  陆游《南唐书齐王景达传》:“景达生于吴顺义四年,是岁大旱,烈祖方辅政,极于焦劳。七月既望,雩而得雨,景达以是日生,烈祖喜,故小名雨师。”

  《伶官传》:南唐时,关司敛税尤繁,商人苦之,属近甸亢旱,一日宴于北苑,烈祖谓侍臣曰:“畿甸雨,都城不雨,何也,得非狱市之间违天意欤?”申渐高乘谈谐进曰:“雨惧抽税,不敢入京。”烈祖大笑,即下令除一切额外税,信宿之间,膏泽告足。

  《十国春秋》:南唐后主时,宫中贮雨水,染浅碧为衣,号“天水碧。”

  《杭州府志》:“五代清耸,福清人。初参净慧,慧指雨曰:‘滴滴落上座眼里’。初不喻,后阅《华严》感悟。”

  《清异录》:张崇帅广,在镇不法,酷于聚敛。从者数千人,出遇雨雪,皆顶莲花帽、琥珀衫,所费油绢,不知纪极。

  市人称曰“雨仙。”

  《谈苑》:太祖大燕,雨暴作,上不悦。赵普奏曰:“外面百姓正望雨,官家大燕何妨?只是损得此陈设,湿得此乐官衣裳,但令雨中作杂剧,更可笑。此时雨难得,百姓快活时,正好饮酒燕乐。”太祖大喜,宣令雨中作乐,宣劝满饮尽欢而罢。

  《庚溪诗话》:旧传有太守因旱祈雨于龙潭,得小雨而未甚应,作一绝云:“祈雨精神尚未通,浮云开合有无中。龙潭恐我羞归去,略洒些些表不空。”因写诗投潭中,继即大雨随足。

  建隆初春,宴方就次,雨大作,乐舞失容,上色愠。范质乃言曰:“今岁二麦必倍收。”上喜动色,命满泛,入夜方罢,莫不沾醉。

  《宋史·张士逊传》:“士逊字顺之,为射洪令,后知邵武县,以宽厚得民。前治射洪,以旱祷雨白崖山陆史君祠,寻大雨,士逊立庭中,须雨足乃去。至是邵武旱,祷欧阳太守庙,庙去城过一舍,士逊彻盖,雨沾足始归。”

  《雷德骧传》:“骧子有终,字道成,淳化二年,复为少府少监,徙知江陵。李顺之乱,王师西征,命与裴庄为峡路随”军转运使同知兵马事。师行至峡中,遇盗格斗,众渴乏。会天雨,军士以兜牟承水饮之,且行且战,进至广安军垒,濒江贼众奄至,有终引奇兵击之,贼众赴水死者无算。

  《石林诗话》:“元丰间,尝久旱不雨,裕陵禁中斋祷甚力。

  一日,梦有僧乘马驰空中,口吐云雾,既觉而雨大作。

  翌日,遣中贵人寻梦中所见,物色于相国寺三门五百罗汉中第十三尊,略彷佛,即迎入内,视之,正所梦也。王丞相禹玉作《喜雨诗》云:‘良弼为霖辜宿望,神僧作雾应精求’。”元参政厚之云:“仙骥籋云穿仗下,佛花吹雨匝天流。”盖记此相国寺罗汉,本江南李氏时物,在庐山东林寺。曹翰下江南,尽取城中金帛宝货,连百余舟私盗以归,无以为之名,乃取罗汉,每舟载十许尊献之,诏因赐于相国寺,当时谓之“押载罗汉”云。

  《东坡志林》:绍圣二年五月望日,敬造真一法酒成,请罗浮道士邓守安拜奠北斗真君。将奠,雨作,已而清风肃然,云气解驳,月星皆见,魁标皆爽。彻奠,阴雨如初。谨拜首稽首而记其事。

  《玉照新志》:“东坡南迁北归,次毘陵,时久旱得雨,有里人袁点思与,有一绝云:‘青盖美人回凤带,绣衣男子返云车。上天一笑浑无事,从此人间乐有余’。书以呈,坡大喜,为之重写,且以手柬褒之。至今袁氏刻石藏于家。点后仕至朝请大夫。”

  《老学庵笔记》:范寥言,鲁直至宜州,州无亭驿,又无民居可僦,乃居一城楼上,亦极湫隘,秋暑方炽,几不可过。一日忽小雨,鲁直饮薄醉,坐胡床,自栏楯间伸足出外以受雨,顾谓寥曰:“吾平生无此快也。”

  《醉翁呓语》:绍圣间吴尚书喜论杜诗,每从官晨集,听者以为苦。时叶致远为中书舍人,每迁坐于门外檐次。一日忽大雨飘洒,同列呼之不至,问其故,曰:“怕老杜诗。”盖叶亦可谓不善取益也。

  《世说补》:范忠宣谪永州,夫人不如意,辄骂章惇。舟过橘洲,大风雨,船破仅得及岸,正平持盖,公自负夫人以登,燎衣民舍,公顾曰:“岂亦章惇所为耶?”

  潘大临《答谢无逸书》:秋来景物,件件是佳致。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遂起题诗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败意。止此一句奉寄。

  《彦周诗话》:请紫姑神大抵能作诗,然不甚过人。旧传一士人家请之,既降,偶书院中子弟作雨诗,因率尔诵赋,顷刻书满纸。其警句云:“帘卷滕王阁,盆翻白帝城。”可喜也。

  《宋史·王淮传》:淮拜右丞相兼枢密事。先是,自夏不雨,至秋,是日甘雨如注,士大夫相贺,上亦喜,命相而雨。乃命口算诸郡绢钱,尽蠲一年,为缗八十余万。

  《汪应辰传》:应长,绍兴五年进士第一人。初任赵鼎为帅幕,府事悉咨焉。岁小旱,命应辰祷雨名山即应。越人语之曰:“‘此相公雨’。鼎曰:‘不然,乃状元雨也’。”

  《礼志》:绍兴八年,宰臣奏积雨伤蚕。上曰:“朕宫中自养蚕一薄,欲知农桑之候,久雨叶湿,岂不有损。”乃命往天竺祈晴。

  《广东通志》:“孙道者,海阳人,宋乾道九年生。早丧父,鞠于兄。年九岁,嫂命护鸡,道者曰:‘雨将至矣’。嫂曰:‘晴甚,安得雨’?道者以竿扬之,雨大至,漂谷。尝同兄诣府城,见人祷雨,不应,曰:‘祷雨易事,若以我祷则应否,愿自焚’。人告之府,命之祷,即刻雨降,城中水深尺余,淳熙十三年,于宝峰山巅忽不见。敕封‘灵感风雨圣者’。”岁旱乡人诣山巅祷之,即应。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