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类书 > 图书集成乾象典 | 上页 下页
日部汇考(2)


  明,阳玛诺《天问略》

  《日天本动及日距赤道度分问答》

  “赤道则第十一重宗动,天之分中也。周天三百六十度,去南极九十度,去北极亦九十度,为赤道,所谓天之中。而其南北二极,天之极也。黄道则第四重日,天之分中也。周天三百六十度,南北亦各距九十度,为黄道,所谓日,天之中也。日天本动,自西而东,其南北二极,离宗动天,赤道之极二十三度半,黄道以南,以”北,离赤道二十三度半,为冬夏至;黄道以东以西,与赤道相交,为春秋分。

  黄赤道二分二至图

  黄赤道二分二至图

  黄赤道二分二至图说

  如右图甲乙为赤道宗,动天之中,丙丁为赤道南北二极,己戊为黄道日。天之中,庚辛为黄道南北二极,日天庚辛二极离宗,动天丙丁二极各二十三度半,日天己戊黄道离宗,动天甲乙赤道二十三度半,而为冬夏至黄道赤道相交于壬癸,而为春秋分宗,动天自东而西,一日一周,因而带动。其下十重诸天,亦自东而西,一日一周日,一日约行一度,一岁一周。故自戊冬至至壬春分,为九十度。九十日自壬春分至己夏至,自己夏至至癸秋分,自癸秋分至戊冬至,亦然。略论三百六十五日有奇,一周天也。《宗动》天自东而西,一日一周,即此周日之间。日之自西而东,自行一度,人只见其自东而西,左旋而已,初不见其右行者,何也?以其外动之自东而西者甚疾,内动之自西而东者甚迟故也。然而因其近远天顶可以证之。春分以后,日过赤道北而上,秋分以后,日过赤道南而下。其上其下非日有偏行,缘与宗动天不同极耳。试看上图,庚辛为日天之极。若日轮在戊,冬至以至壬,春分渐上以至己,夏至亦上过己夏至,至癸秋分即下至戊冬至亦下。上下由于本天之极,原离赤道之极二十三度半,故日轮居本天之中,亦离赤道南北二十三度半,而春秋分必相交。乃知气不参差无以成化,时不寒暑无以合序,物不错杂无以生文。

  傥日天二极与宗动天同,则日动恒在赤道下,绝无距度,安得有东西运行之异。以行变化。而称贞观贞明之体哉。

  日轮正居日天之中,日天动而日轮亦动,日天运行之一周,如《于宗》动天画一道焉,所谓黄道也,终古如是。故日轮恒躔黄道一道,不出入于南北界,非如月、五星之出入于十二度内也。其上下四时,各有定度,不稍前后也。黄道周天三百六十度,分为四分,每分九十度为四象限。又一象限分六分,每分十五度为一节气,共二十四节气。

  日轮远近分寒暑图

  日轮远近分寒暑图

  《日轮远近分寒暑图说》。

  如右图。“自冬至至春分,则周天象限也,分得九十度,每节气十五度,则六节气也。自春分至夏至,自夏至至秋分,自秋分至冬至,亦然。日轮躔冬至初度至九十度,在赤道外而最远于天顶,故自立冬至立春皆寒,而冬至在其九十度之中,故其寒尤甚。自立春至立夏,因日渐近赤道而稍近于天顶,故其时暖于冬至,凉于夏至,正交赤道,谓春分也。自立夏至立秋,因日在赤道上,而夏至则最近于天顶,故其时甚热。自立秋至立冬,日渐下而离天顶,其时稍冷,于夏至,甚暖于春分,亦交赤道,所谓秋分也。”夫春秋分皆躔二道之交,其离天顶同,则其成寒暑宜亦同。缘春日阴气塞满大地,日光虽照,难成温热;秋日阳气焦灼。无所不暴。日轮虽下,难成寒气。故春秋二季,日离天顶。

  并同而寒暑不同也。

  “日自春分至夏至,行九十度为六节气。自夏至至秋分亦然。”《四象限》虽各行九十度,而其距赤道之纬度则非九十度,游移不出二十三度半也。故九十度为黄道自东而西之度数,而二十三度半为黄道距赤道南北之度数也。盖春秋分日,日躔二道之交,过春分日离赤道向夏至而渐远赤道,过此则又渐近赤道矣。自秋分至冬至、自冬至至春分,亦然。

  二十四气日轮距赤道远近图

  二十四气日轮距赤道远近图

  二十四气日《轮距赤道远近图说》

  如右图,甲乙为赤道,丙丁为冬夏二至,距赤道二十三度半。假如日轮在春分,则于赤道无距度,自春分至清明,则日行十五度,而其距度非十五度,乃六度十九分也。自立夏至小满,此十五日之间,其远非六度,而为四度也。自芒种至夏至,亦非四度,而为一度弱也。故近交差多,近至差少,而其差非同也。欲知每节气及每日日躔,黄道距赤道几何度分,依上《图》可得焉。假如清明初日日距赤道度分,上是清明初度,下是白露初度,两界相对,次用一线或界尺隐取两界,循直线视所当丙丁线度分,得六度,因知清明白露初日日距赤道六度也。又清明五日、处暑十日,其离甲乙赤道亦同。故捡取清明五度、处暑十度,为两界次。依法视于丙丁,得七度强,即其距度也。余仿此。

  《日蚀问答》

  问日蚀所以。曰:“日蚀,非日失其光,乃月掩其光也。月之天在日天之下,朔时月轮正过日轮之下,南北同经,东西同纬,故掩其光,若有失之耳。”

  月正当日下见食图

  月正当日下见食图

  月正当日,下见《食图说》。

  如右图,甲为日,乙为月,丙为人,居地面,月轮隔在其中,使日光不能照地面,而人目不能见日轮也。因知日食非各处共有之,或一处见食,别处见光,或一处全食,别处半食,皆目随地异也。闻贵国先时一年日食,司天言“当几分,草泽言当几分”,后卒如草泽言,说者以为算法疏密使然,实不尔也。

  月不正当日下不尽见食图

  月不正当日下不尽见食图

  “月不正当日下不尽”,见《食图说》。

  如右图。丙地面,乙月轮,甲日轮。居丁者正,见月于日,故见全食;居戊者斜,见月于日,故见半日食;居己者不,见月于日,故全不见食。如欲得日食时刻最准,先须得七政经纬度及正斜视法。不然,即交食分数,测验躔度,悉不可算,悉不可定。故吾国历家穷究此理,以为历准,别有备论,今特略言食理也。试观居房内者,房中有烛,以照四方。若于东方有掩光者,必坐东者不见其光,而坐南北西方者得光也。各方如是,如灭其光,则居诸方内者,四方见烛无光矣,与食同理也。若月食,则所食全缺分秒,万人万目,共作是观,别无同异,与日不同。

  问:“日蚀由于月掩其光。凡每朔时,日月同度,又正过其下,宜皆得食。今不尽然,何也?”曰:“日躔惟一黄道,终古无出其外也。月于黄道,有时在南、在北,故月道半出黄道北,半出黄道南,而为南北二交,吾国所谓龙头龙尾是也。朔时若月在二交之外,或南或北,与日非经纬同度,不能揜日光也。南北为经,东西为纬,凡”是朔日,经度必同;如更同纬度,适在二交之上,乃能揜其光而食耳。

  日月同经度不同纬度不食图

  日月同经度不同纬度不食图

  《日月同经度不同纬度不食图说》:

  如右图,月道交黄道于龙头龙尾。甲为月道,在黄道南,丙在北。试使月朔时在龙头,则经纬同度,月正过日轮之下,揜其光而食焉。如朔时月在甲黄道之南,日乃在乙黄道之上,而纬不同度,则日在北,月在南矣,故“不食”也。

  问:“日食,若因月天在日天之下,则水星、金星天亦在日天之下而不见,揜其光?月天在金水二星之下,月亦宜揜其光,而金水有食如日矣。今其食不显,何也?”曰:“水星、金星虽正过日轮之下,而有与日同度时,然金星大于水星,而日大于金星一百倍。二星之体比日体甚小,岂能揜其光而使人不见日也?吾国历家”遇金、水二星与日同度,恒见日轮中有黑点,以星体不能全揜日体故也。月轮正过二星之下,亦宜揜其星光,使人不见。今不显其食如日者,非月不能揜之,乃二星之光甚微,其体甚小,故不明显也。

  问《天地浑仪说》曰:“地球大于金星三十六倍又二十七分之一,大于月轮三十八倍又三分之一,是金星大于月轮也。夫月轮能揜日光,则金星更大,亦何不揜日光乎?”曰:“凡物以形相揜,非惟论其大小,又当计其远近。盖人目视物之时,自目至物之体,射两直线为直角形。故愈近于目,其物虽小而径愈大;愈远于目”,其物虽大而径愈小

  金星在月上不揜日光图

  金星在月上不揜日光图

  金星在月上不揜《日光图说》。

  如右图,甲为人目,庚为物体,甲乙甲己为人目,所射两直线,则径愈近愈小,愈远愈大,故“戊大于丁,而丁大于丙也。”试以人手隔目,手愈近于目,则愈揜物体矣。是故金星虽大于月,乃在月天之上,去人目甚远,故不能揜日光也。月虽小于金星,乃在金星天之下,去人目最近,故能揜日光也。此其理也。

  问:“日大于月固矣,日轮较地球不知其大有几?”曰:“吾国历家着明此理,有论甚广。测七政高下及大小之度分,有器甚准。日大于地,一百六十五倍又八分之三。欲征之,宜知圆光照圆体之影也。圆光若照圆体同大,其影广恒等而无穷。若照圆体更大,其影渐大,而亦无穷。若照圆体更小,其影渐小,而有尽。”

  日轮大于地光影渐小图

  日轮大于地光影渐小图

  “日轮大于地光影渐小”《图说》。

  试观右图,甲为圆光,乙为圆体,丙为体影。第一图,甲圆与乙圆体相等,丙影亦等,无穷尽矣。第二图甲圆光大于乙圆体,丙影渐小而有尽矣。第三图甲圆光小于乙圆体,丙影渐宽大,而亦无穷矣。太阳照地之时,地影非恒等,亦非渐大。譬之物影,其为渐小而有尽。如第二图也,则以日轮圆光大于地形也,地之影渐锐而小,至有尽焉,甚明也。凡星月无光,借日之光,太阳照及其体,则光生焉,不然则否。傥日与地等,地或更大焉,则其影为无穷之影,宜射荫直过诸星之天,必见诸星有食焉者矣。今惟地体甚小,锐,影有尽不到诸星之天,故日光无碍照及木火土,以及列宿诸天,而诸星恒明,光无朦也。其地影之尽,可过第一、第二重天,至第三重天,而不及第四重天,所以月因地影得食,而诸星不食也。地球一周三百六十度,每度二百五十里;日天一周亦三百六十度,其每一度有数万余里焉。吾国历家有器量得日天之度,每半度为日一全径,因知其圆形亦得数万余里,而非地形可比。譬如山高二十余里,上有人焉,居下者视之如小鸟也。日天之高,自地面至太阳中心,相隔一千六百万余里,今视日轮如小车轮,犹之二十里高山,视人如鸟矣。

  问:“太阳早晚出入时近于地平见大,午时近于天顶见小,何也?”曰:“地球悬于空际,居中无着,其四际离天,诸方同一,无近远也。以理论之,其在东西出入方也,太阳离地凡一千六百万余里矣。而人立地面,或自东视西,或自西视东,半径几一万五千里焉。以一千六百万余里,又加以一万五千里,人之视日宜小也。

  日在午方,从下视上,止一千六百万余里,人之视日宜大也。今宜小而反大,宜大而反小者,此非由于地之远近也,湿气使然也。盖夜中水气恒上腾,气行空中,悉成湿性。湿以太阳自下而上,映带而来,晃漾焉,蓬勃焉,人望之以为如是其大耳。若太阳当空,浮翳尽扫,无所映隔,真体明净,较之旦暮”为小。凡月与诸星见于地平,必有湿气障隔,尔时所见,亦必大于午时。试观水中所见,或石或木,必大于水外者,皆湿性之势也。

  问:“人在地面,视东视西者,半径各得一万五千里,岂以人之所立,恰在地中乎?”曰:“地是圆体,人之所立,无论远近中边,从其所立分之,各得一半。”

  《昼夜时刻随北极出地各有长短问答》

  问:“昼夜长短不一,时刻亦异,何也?”曰:“昼夜长短,由于太阳及南北极出入地平也。北极出地即夏至昼长夜短,冬至昼短夜长,南极出地反是,其时势异也。为此夏至,为彼冬至,故昼短夜长;为此冬至、为彼夏至故昼长夜短。南北二极与地平,则其地昼夜恒平,故昼夜长短,由于太阳及极出入地也。南北为纬度,东西为经度,各一周三百六十度。人在地面,凡居经度一带之内者,其昼夜长短恒同,其日出入及昼夜时刻则异。”盖经度之自东而西者,人之所居,或东或西,虽各不同,而纬度之三十度者皆为三十度,四十度者皆为四十度也,此同纬度者也。若纬度之异者,自赤道以至极下,其昼夜长短各异矣。

  人居地四围各以天顶日轮为时早晚图

  人居地四围各以天顶日轮为时早晚图

  人居地四围,各以天顶日轮为时,《早晚图说》。

  如右图。地为圆体,悬于空际,上下四旁皆有人居。四方之人各以所居子午线为午时,太阳在东方。甲居东方者为午时,日轮在其天顶故也;乙居西方者即为卯时,日轮至天顶须三时故也;丙亦居西方者即为子时,以日轮至天顶须六时故也。诸地相去,自东而西,莫不皆然。地球自南而北,三百六十度一周;每“一度二百五十里。日轮每刻平行天度三度四十五分。”如两地相去九百三十七里半,则相隔为一刻;相去七千五百里,则相隔为一时。因知居东方者,若得午时,自此逐渐往西,即为巳、为辰、为卯、为寅、为丑、为子。天下自东而西,时刻各异,各以日轮到本处子午线为午正初刻。昼夜长短恒同者,盖以北极出地多寡定为时刻多少,所以自东而西一带;但经度相同地方,其离北极皆同,则昼夜长短亦同。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