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郑振铎 > 劫中得书记 | 上页 下页
跋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8)


  六

  赵琦美钞校这一部“古所未有”的弘大的剧本集,就今所见的他的跋语看来,当开始于万历甲寅(四十二年)的冬天。他跋《切脍旦》云:“十二月二十日校内本于真如邸中。”是他第一次见到“内本”乃在“真如邸中”。此后,几乎每月都校对了好几本。以万历乙卯(四十三年)所校的为最多。在这一年的春天,他于“内本”之外,又见到了山东于小谷所藏的杂剧。最早的一个提到于小谷本的跋是在乙卯孟春念有五日。

  万历四十三年孟春念有五日校(此字似当作“假”)山东于相公中舍小谷本抄校(《浣花溪》跋)

  此后经过了丙辰(四十四年),经过了丁巳(四十五年),也时时都在钞在校“内本”及“于小谷”本。这些剧本的钞校至少占据了他三年以上的时间。他一得暇,便从事于此:

  四十三年正月朔旦起朝贺待漏之暇校完(《连环记》跋)
  万历四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朝贺冬至节四鼓起侍班梳洗之馀校于小谷本(《勘头巾》跋)
  而在夜间灯下校对的时间也不少:
  万历四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漏下二鼓校于小谷本(《题桥记》跋)
  万历四十二年甲寅正月二十一日灯下校内本(《立功勋庆赏端阳》跋)
  甚至在“奉差”的旅途中也不曾放弃了这工作:
  于小谷本录校乙卯二月初八日有事昭陵书于公署(《十八学士登瀛洲》跋)
  甚至在家里有人结婚的时候也还偷笔在校着:
  万历四十三年乙卯七月初十日校内本是日瑞五成婚并记(《海门张仲村乐堂》跋)
  他对于这校剧的工作可谓深嗜而笃好之。
  他大约先得到了刻本的息机子《元人杂剧选》和《古名家杂剧选》二书,然后去借“内本”、于小谷藏本来钞、来校。
  他的钞校的工作是:对于有刻本的,则以“内本”或“于本”校其异同;对于只有钞本的,则以原本和钞胥所录的复本校对一过。故“钞本”只是改正了几个错字;而对于“刻本”的校勘则费力较多。
  就今日所存的二百四十二种杂剧计之,刻本有六十九种,馀一百七十三种皆为钞木。在刻本里,有十五种是息机子本,馀皆为《古名家杂剧选》本。
  今所见《古名家杂剧》凡二集;第二集名《新续古名家杂剧选》。(78)第一集凡四十种,第二集则仅二十种。然诸家藏本往往有出此二集外者;即这里所收的五十四种,出二集外的已经很不少。诸家书目皆以《古名家杂剧选》为陈与郊编刊。今见《女状元》之末,有一牌子云:
  万历戊子(十六年)夏五西山樵者校正,龙峰徐氏梓行
  则知编刊者并非陈氏了。缘世人均未见此牌子,故致有此误。

  在一百七十三种钞本里,其来源也只有二种,一是“内本”,一是“于小谷本”;但不注明来源的也有,兹列为一表如下:
  (1)内本 九十二种
  (2)于小谷本 三十二种
  (3)未注明者四十九种。
  “内本”有一个特征,即每剧之末均附有“穿关”。“穿关”殆即“穿扮”之意;每折指明登场人物所穿戴的衣服、帽鞋,并指明髭髯式样。这里,且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山神庙裴度还带杂剧穿关
  头折
  王员外 一字巾 圆领 绦儿 三髭髯
  旦儿 髻 手帕 比甲袄儿 裙儿 布袜 鞋
  家童 纱包头 青衣 褡膊
  正末裴度 散巾 补纳直身 绦儿 三髭髯
  第二折
  长老 僧帽 僧衣 数珠
  行者 僧陀头 僧衣
  王员外 正末裴度 同前
  赵野鹤 散巾 道袍 绦儿 三髭髯 裙扇
  韩夫人 塌头手帕 补纳袄儿 补纳裙 布袜 鞋
  韩琼英 手帕 补纳袄儿 补纳裙 布袜 鞋
  李邦彦 一字巾 补子圆领 带 三髭髯
  张千 攒手 圆领 项帕 褡膊
  韩琼英又上 同前 提盔罐
  第三折
  山神 凤翅盔 膝襕曳撒 袍项帕 直缠 褡膊 带
  三髭髯
  韩琼英 正末裴度 韩夫人 同前
  楔子
  长老行者 赵野鹤 正末裴度 夫人 同前
  第四折
  韩太守 一字巾 补子圆领 带 苍白髯
  张千 同前
  媒人 同前旦儿
  山人 方巾 青直身 绦儿
  韩琼英 花箍 补子袄儿 膝襕裙 布袜 鞋
  正末裴度 幞头襕 偏带 三髭髯笏
  韩太守又上 同前
  夫人 塌头手帕 补子袄儿 裙儿 布袜 鞋
  赵野鹤 长老 王员外 旦儿 李邦彦 同前

  我把附有“穿关”都当作了“内本”,大约不会是很错的。臧晋叔的《元曲选》也多半出于“内本”。晋叔云:“顷过黄,从刘延伯借得二百种,云录之御戏监,与今坊本不同。”这话是可靠的,我们观于今日出现的清代升平署藏曲本与车王府藏曲之多至三四千种,可知明代“御戏监”所藏曲本一定是很多的。李开先所云:“洪武初年,亲王之国,必以词曲千七百本赐之。”正可说明其情形。

  至于于小谷(清常跋中亦简作小谷)是什么人呢?清常在诸跋曾提到他是东阿于谷峰子。

  万历四十三年乙卯二月十九日,校抄于小谷藏本。于即东阿谷峰于相公子也。(《东墙记》跋)

  按于谷峰名慎行,字可远,更字无垢,号谷峰。隆庆进士。万历初,历修撰,充日讲官。以忤张居正,请疾归。居正卒,起故官,后历官至东阁大学士。卒谥文定。有《谷城山馆诗文集》及《笔麈》。《明史》有传。(79)但我们都不知道他是一个戏曲的收藏者,而且对于戏曲很有研究。在山东,我们只知道李开先(中麓)家里藏词曲最多,有“词山曲海”之目,想不到在东阿还有一个于家。清常云:

  于谷峰先生查元人孟寿卿作。(《忍字记》跋)
  于相公云:不似元人矩度,县隔一层。信然!相公,东阿人。拜相。见朝后便殂。观其所作《笔麈》,胸(中)泾渭了了。惜也不究厥施云。(《司马相如题桥记》跋)
  则慎行对于他的藏本必有“题识”或校记一类的东西,可惜除此清常引的二则外,均不可得见。

  小谷为慎行子;《明史》及《慎行墓志铭》均未述及。按道光(九年)重修《东阿县志》(卷十二)“恩荫”里有于纬,注云:“以父文定公荫中书舍人,历户部主事,员外郎中,广东雷州府知府。”正和清常一跋里所云“中舍”相合。大约他和清常同在北平时,正官“中书舍人”。二人之出身很相同。清常也是以“恩荫”出身的。同书“艺文”四(卷十八)叶向高《谷城山馆全集序》云:

  公没,而孝廉(郭应宠)与公之子纬,申公遗指,余益怆然,因为之叙。
  但于纬是不是即为于小谷呢?这里还有一个强有力的证据。同书(卷十二)“封赠”里,有于慎由,注云:“以出继子纬贵,天启间赠户部郎中。”慎由为慎行弟。是慎行本无子,以弟之子纬为子也。纬为小谷之名,当可无疑。

  小谷他自己对于戏曲有没有什么研究,我们已不可考知。但他的“藏本”,却有许多经了清常的转钞而大显于世。他也可以藉此而传了。我很怀疑,凡清常钞本里,没有注明来源,而且也不附有“穿关”的,大抵都是于氏的藏本。那么,合计之,于氏的钞本,殆有八十一种流传于今了。“物常聚于所好!”山东于氏、李氏和清代孔氏(80)都是藏曲的大家。今所见的许多重要的曲本,殆多数源出于山东。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