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瞿秋白 > 世界革命运动年表 | 上页 下页
七、二十世纪之世界社会革命(1)


  第二国际左派

  一九一五年——第二国际左派,列宁派等,在臻美华德(Zimmerwald)[191]开会,宣言反对帝国主义的欧洲大战。

  一九一六年——第二国际左派又在经塔尔(Kiental)[192]开会,然到会者仅为“臻美华德会之左派”;列宁坚决提出反对第二国际,而另组“新的革命的国际”(第三国际)[193],当时尚有“中立派”反对此议。

  俄国一九一七年革命

  一九一七年——二月八日俄皇政府逮捕“战时工业委员会”中之工人代表(少数党)。

  一九一七年——三月九日圣彼得堡罢工工人达二十万,与警察冲突。

  一九一七年——三月十日圣彼得堡总同盟罢工;选举工人代表苏维埃。

  一九一七年——三月十一日俄皇下令解散国会,国会抗命。多数派宣言,主张设立临时政府。大示威。

  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194]。三月十二日(俄历二月二十六)圣彼得堡各营军队兵变;民众攻破彼得洛保罗夫监狱。圣彼得堡苏维埃成立。俄皇内阁阁员被捕。国会成立临时委员会。

  三月十四日——莫斯科苏维埃成立。

  三月十五日——俄皇尼古拉第二退位,以皇室美海尔[195]摄政。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以黎沃夫[196]公爵为总理。

  三月十六日——俄皇摄政美海尔退位。

  三月二十一日——俄皇及皇后被捕。

  三月二十三日——彼得堡苏维埃下令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三月二十七日——彼得堡苏维埃宣言,要求无赔偿无割地的欧战和议。

  四月五日——革命死者一千三百八十二人,举行国葬。

  四月十一日——全俄工兵苏维埃协议会开会。

  四月十六日——列宁归国。

  四月二十六日——彼得堡开农民苏维埃代表大会。

  五月三日——多数党中央委员会宣言,反对续战;工人大示威,反对临时政府外交总长美留夸夫[197](Milukoff立宪民主党)的对外继续战争之通牒。

  五月十四日——临时政府改组为资产阶级政党及改良派政党之联立内阁(美留夸夫辞职)。

  五月二十六日——克龙史泰的苏维埃宣布自己是地方上的唯一政权。

  六月十三日——社会民主党(多数派)中央委员会议决:无产阶级应即夺取政权。

  六月十六日——全俄第一次劳农苏维埃代表大会开会。

  六月二十日——全俄第三次工会联席会议开会,成立俄国(苏联)总工会。“第一次联席会议一九〇五年十月,第二次在一九〇六年。”

  六月二十九日——联立内阁政府的陆军总长克伦斯基[198],下令进攻德国,继续战争。多数派兵士组织开全俄会议。

  六月三十日——全俄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设立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

  七月一日——彼得堡大示威,反对改良派的政府。

  七月十日——乌克兰总同盟罢工。

  七月十六日——彼得堡工人兵士武装暴动,反对临时政府,要求“一切政权归苏维埃”(是为七月之役)。

  七月十七日——武装暴动被镇服。

  七月十八日——克伦斯基下令调反革命军队返京,以备镇压革命。

  七月十九日——“民贼”焚毁革命报馆。列宁不得不秘密起来。各处示威暴动罢工不绝。黑海舰队有异动消息。

  七月三十一日——临时政府解散波兰国会,不许波兰民族自决。

  八月三日——除多数党外,各政党开联席协议会,决请克伦斯基为总理,组内阁。

  八月五日——克伦斯基政府逮捕杜洛茨基及鲁纳察尔斯基[199]。

  八月六日——克伦斯基内阁正式成立。

  八月八日——社会民主党(多数派)开第六次大会于彼得堡。

  八月十三日——芬兰宣布总同盟罢工,反对克伦斯基政府之不承认芬兰自治。

  八月二十一日——芬兰自动召集国会。

  八月二十五日——莫斯科开“国是会议”,四十万工人大罢工表示反对。

  九月九日——郭尔尼洛夫(Korniloff)[200]将军变叛共和。

  九月十二日——克伦斯基自任海陆军大元帅为战事总司令。

  九月十四日——克伦斯基之临时政府至此始宣言确立共和制度。

  九月十七日——彼得堡苏维埃第一次议决苏维埃应取得政权,社会革命党右派因此退出苏维埃主席团。

  九月二十七日——彼得堡开所谓民主派各党的协议会。塔什干苏维埃取得政权。

  九月二十九日——民主派协议会中之工人代表团,要求政权归苏维埃。

  十月八日——杜洛茨基被选为彼得堡苏维埃议长(杜氏系九月十七日释出)。

  十月二十九日——彼得堡苏维埃之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

  十一月六日——临时政府下令封禁革命报馆,如《工人之路》及《兵士》[201]等。克伦斯基调动贵族军官队。革命军事委员会下令各军多数党党代表准备起事。

  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十一月七日(俄历十月二十五日)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取得政权。逮捕临时政府。莫斯科苏维埃之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

  十一月八日——苏维埃大会通过停战令及土地令[202]。平民委员行政会[203](Sov.Nar.Kom.——苏维埃政府)成立。克伦斯基调集军队。

  十一月十一日——贵族军官队在彼得堡有暴动,为革命军所扑灭。平民委员行政会下八小时工作制令。莫斯科革命军暴动。

  十一月十四日——苏维埃军队占领嘉德赤纳(Gattchina),克伦斯基逃去,克腊斯诺夫(Krasnoff)将军[204]被捕。

  十一月十五日——莫斯科革命军和白党军队谈判结果,白党军队解除武装。

  十一月十七日——列宁出席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说明无产阶级的革命独裁之意义。

  十一月十九日——芬兰赤军与白军战。

  十一月二十一日——史维德洛夫(Sverdloff)[205]被选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长。

  十一月二十二日——外交平民委员长杜洛茨基通知外国公使以苏维埃政府成立。克留伦郭(Klynelko)[206]被任为最高审判委员会长。

  十一月二十三日——莫斯科举行国葬十月革命死者典礼。

  十一月二十五日——国民会议选举之第一日。

  十一月二十七日——多数党占领西战线参谋部。

  十二月八日——革命军与反动军阀郭尔尼洛夫开始接战。

  十二月十一日——克服郭尔尼洛夫。

  十二月十三日——彼得堡发觉立宪民主党[207]的复辟阴谋。

  十二月十七日——发觉列强公使参与郭尔尼洛夫之反革命阴谋。

  十二月二十七日——发布银行国有令。

  十二月三十一日——芬兰完全独立。发布国民结婚条例令,废除教堂结婚制度。

  一九一八年一月三日——设立特别的革命法庭。

  一月五日——发布新字母表令。

  一月七日——苏维埃政府代表到白莱斯德(Brest-Litovsk)开始与德议和。

  一月十四日——列宁第一次遇刺。

  一月十八日——国民会议在彼得堡开会,国民会议拒绝讨论和平土地等令。苏维埃政府下令解散国民会议。

  一月二十九日——下令组织劳农赤军

  一月三十日——乌克兰民众暴动,反对乌克兰资产阶级的国会。

  一月?日——俄国工会第一次全俄代表大会开会。

  二月五日——下令教堂与国家分离。

  二月八日——下令没收全国商船。

  二月十日——对德和平会议中乌克兰单独签字媾和。苏俄代表宣言对德战争停止,然对白莱斯德条约[208]未签字。下令取消俄皇政府一切外债。

  二月十三日——下令撤兵停战,旧军队兵士解甲归田。

  二月十四日——下令组织赤色海军舰队。

  二月十九日——公布土地国有令。

  二月二十四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接受白莱斯德和约。

  三月三日——白莱斯德和约签字。

  三月八日——俄国社会民主党多数派第七次大会,改名俄国共产党。远东白党作乱。

  三月十日——苏俄迁都莫斯科。

  三月十六日——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批准白莱斯德和约。

  四月十日——无政府党在莫斯科暴动,十二日解除其武装。

  四月十八日——反动军阀郭尔尼洛夫被杀于南俄。

  五月二十六日——西伯利亚的捷克人反革命军起事。

  六月十四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因左派社会革命党及少数党阴谋反革命,将他们开除出会。

  六月二十日——共产党领袖沃洛达尔斯基(Vorodarcky)[209]被刺死。

  六月三十日——下令没收大工业。

  七月六日——左派社会革命党刺杀德国公使,欲仍使俄国卷入战争,他们并起暴乱。

  七月七日——逮捕左派社会革命党中央委员会,解除其武装。

  七月十六日——处前俄皇以死刑,于嘉德琳堡执行。

  七月十九日——全俄苏维埃第五次大会公布其通过之苏俄宪法。

  八月二十七日——英国侵略俄国的军队,因兵士罢战,自亚尔罕赫勒斯克(Arhanhelsk)退去。

  八月三十日——反革命党(前社会革命党)嘉朴兰女士[210](Kaplan)刺列宁,列宁重伤(莫斯科);乌黎茨基(Uritsky)[211]被刺死(彼得堡)。

  九月一日——发觉“左派社会革命党”之反革命,系受英国帝国主义者勾结,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因公布命令,谓列强如阴谋推翻苏俄政府,运动反革命,即逮捕其公使为质。即日逮捕英国大使洛嘉德(Loccart)。

  九月十六日——反革命的军阀立宪党少数党社会革命党等在乌发(Ufa)开“国是会议”。

  十月十八日——赤军战胜克腊斯诺夫将军。

  十一月十三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因德国革命,宣言取消白莱斯德和约。

  十一月二十四日——英国军队会同白党占领巴库(Baku)。

  十二月一日——乌克兰军阀斯郭洛朴德斯基(Skoropadcky)[212]被推翻。

  一九一九年——三月十八日俄国共产党第八次大会。

  三月二十九日——嘉里宁(Kalinin)[213]被举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四月六日——颁发组织“劳农民警法”。

  四月二十三日——提出对于列强封锁的抗议。

  五月二十二日——腊德维[214]国内反革命开始,屠杀工人农民。

  七月十四日——赤军攻破哥尔察克(Koltchak)[215],克服嘉德琳堡[216]。

  七月十九日——美国侵略苏俄的军队,因兵士罢战,从亚尔罕赫勒斯克撤退。

  八月三十一日——田尼庚(Denikin)[217]攻下基辅。

  九月二日——蒲哈腊(Buhara)革命。

  十月十二日——犹乾尼茨(Udenitch)[218]匪队攻取杨堡尔城(Yamburg)。

  十月十三日——白党进占沃尔腊(Orla)。

  十一月十五日——犹乾尼茨攻彼得堡,被击退。

  一九二〇年——一月八日赤军攻取克腊史诺雅尔斯克(Kerasnoyarsk)。

  一月十五日——西伯利亚实行苏维埃制度。

  一月三十日——英国劳动党及工会发表宣言,要求对苏俄讲和。

  二月七日——哥尔察克在伊尔库茨克枪毙。

  二月十二日——赫华(Hiva)为革命党占领。

  三月二十九日——赤军占领符腊第高加索城。

  五月六日——波兰兵侵苏联,占基辅城。

  五月十五日——远东共和国[219]成立。

  五月二十九日——鞑靼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七月十二日——苏俄与理德瓦国(Litwa)[220]媾和。

  七月三十一日——波兰成立革命委员会。

  八月十七日——俄波谈判开始。

  九月五日——国际海员代表大会议决不运军火至波兰。

  十月十二日——俄波媾和预约签字。

  十月十四日——意大利总同盟罢工,主张承认苏俄。赤军与蓝格尔(Wrangel)[221]战于南俄,败之。

  十一月二十二日——谢米诺夫(Semenoff)[222]败退蒙古。

  一九二一年——二月二十八日苏俄与阿富汗订立亲善条约[223]。

  三月二日——克龙史泰反革命派暴乱[224]。

  三月八日——俄国共产党第十次大会,决定新经济政策。[225]

  三月十五日——苏俄政府下令废止食粮均配法,实行食粮课税法[226]。

  三月十六日——苏俄与革命的土耳其订立亲善条约[227]。苏俄与英国订立商约。

  三月十七日——克服克龙史泰的暴乱。

  四月十四日——俄波和约[228]批准。

  八月十一日——平民委员行政会,公布新经济政策。

  八月二十六日——远东共和国与日本议和开大连会议[229]。

  十一月五日——苏俄与革命的蒙古政府订约[230]。

  一九二二年——四月十日苏俄代表参加列强之葛奴亚(Genua)会议[231]。

  四月十六日——苏俄与德国订立腊柏洛(Rapollo)条约[232]。

  七月五日——国际劳工赈济会议开会协议救俄国饿荒的问题。

  十月二十五日——日本自海参崴退兵。

  十一月十九日——远东共和国合并于苏俄。

  十二月三十日——第一次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席大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是为苏联。

  (注)十月革命可分四期:第一期,自一九一七年十一月至一九一八年二月;这是革命暴动胜利之后没收银行,设立“最高国民经济行政会”[233],工人监督工厂,大企业没收,商船没收,设立纱业皮业等类总委员会;这期的政策完全是没收大企业及一切必需国有的机关,实行无产阶级之经济监督制度;食粮仍旧自由买卖。第二期自一九一八年二月至五月;无产阶级对资本的进攻已停止;正在准备整理组织生产及消费机关,要想实行“国有大生产之外无产阶级监督小资产阶级经营”的经济制度;改组消费协作社及供给食粮机关,如运输等类;国内革命群众的行动渐渐纳入革命的法律和革命的规范。第三期自一九一八年五月至九月;资产阶级抵御反抗,不服从革命政府的经济上的条例和劳动法工厂法等,小厂主或者抛弃工厂,停业抵制,大资本家更勾结列强实行反革命战争;因此,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没收一切企业;组织贫农与富农奋斗,派遣食粮军入乡,行使食粮均配法,暂时禁止自由贸易。第四期自一九一八秋至一九二一年春,厉行战时共产主义以求战胜反革命;果以此坚决政策,克服几十次几十处的反革命,肃清反动派肇祸的国内战争。一九二一年国内战争停止,列宁一九一八年四月所主张之改造俄国经济之政策——“无产阶级国有大生产之外,无产阶级监督小资产阶级经营之经济制度”,即现时通常所谓“新经济政策”始得实行(请参看《战壕断语》二之八,见《新青年》第四号[234])。

  【注】

  [191]臻美华德,即齐美瓦尔德,瑞士伯尔尼附近一村庄。

  [192]经塔尔,今译昆塔尔,瑞士伯尔尼附近一村庄。

  [193]第三国际,第二国际破产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即向各国左派社会主义者呼吁建立第三国际。十月革命后,各国共产党纷纷建立,1919年3月在莫斯科建立了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1943年6月宣告解散。

  [194]二月革命,俄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俄历1917年2月在彼得堡发生罢工和武装起义,席卷全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随后为资产阶级和地主篡夺,建立临时政府,至十月革命被推翻。

  [195]美海尔,今译米哈伊尔(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1878—1919),亚历山大三世之子,在尼古拉二世后放弃了继承权。

  [196]黎沃夫,今译李沃夫(Γеоргий Евгеньевич Львов,1861—1925),原沙俄公爵、大地主、立宪民主党人。二月革命后两度出任临时政府总理兼内务部长,十月革命后逃亡法国。

  [197]美留夸夫,今译米留可夫(Павел Николаевич Милюков,1859—1943),俄国立宪民主党首领、历史学家。二月革命后出任临时政府外交部长,因坚持帝国主义战争被赶下台,十月革命逃亡法国。

  [198]克伦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Федорович Керенский,1881—1970),俄国律师,二月革命后加入社会革命党,先后出任临时政府司法部长及总理,十月革命后逃亡法国。

  [199]鲁纳察尔斯基,今译卢那察尔斯基(Анатолн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Луначарский,1875—1933),苏联评论家、作家,二月革命后加入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后曾出任教育人民委员。

  [200]郭尔尼洛夫,今译科尔尼洛夫(Лавр Γеоргиевич Корнилво,1870—1918),俄国上将,二月革命后任临时政府军队总司令,9月发动反革命叛乱,被粉碎,十月革命后领导白卫军被击毙。

  [201]《工人之路》,布尔什维克党的中央机关报,在1917年9月16日至11 月8日被临时政府封闭的《真理报》曾用此名出版。《兵士》,今译《士兵》,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军事局的机关报,原名《士兵真理报》,在1917年7月被临时政府封闭后曾用此名出版,十月革命后恢复原名。

  [202]停战令及土地令,今分别译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1917年11月7日晚由全俄工兵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十月革命后首批法令,呼吁交战国停战,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并宣布废除土地私有制。

  [203]平民委员行政会,今译人民委员会,是1917年11月7日晚由全俄工兵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产生的苏维埃全国政府,列宁当选主席,下设陆海军、外交、财政等13个人民委员部。

  [204]克腊斯诺夫将军,今译克拉斯诺夫(Пётр Николаевич Красиов,1869—1947),沙俄中将,1917年11月同克伦斯基发动叛乱,指挥顿河白卫军,被粉碎后迁居德国。苏联卫国战争时又与纳粹合作,战后被判处死刑。

  [205]史维德洛夫,今译斯维尔德洛夫(Яков Михайлович Свердлов,1885—1919),俄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1901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参加领导了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当选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后病逝于莫斯科。

  [206]克留伦郭,今译克雷连科(Никола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Крыленко,1885—1938),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1904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后先后担任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苏俄陆海军事务人民委员和最高总司令、俄罗斯联邦最高法庭庭长和检察长、俄罗斯联邦司法人民委员、苏联司法人民委员。

  [207]立宪民主党,1905年10月成立的俄国资产阶级政党,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与“自由派”地主组成,首领是米留可夫,十月革命后因发动反革命叛乱被取缔。

  [208]白莱斯德条约,今译布列斯特和约,1918年3月3日苏俄与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及土耳其在布列斯特签订的条约,苏俄割地赔款,但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得以积蓄力量,保障了苏维埃政权的稳固。

  [209]沃洛达尔斯基(ВолодарскийВ.,1891—1918),原名莫伊塞·马尔科维奇·戈尔德施泰因,俄国革命活动家。191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后任彼得格勒出版、宣传、鼓动事务委员及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被社会革命党人杀害。

  [210]嘉朴兰,今译卡普兰,社会革命党恐怖分子。当列宁在莫斯科河南岸区工厂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说后从厂里出来时,遭到她的射击而受伤。

  [211]乌黎茨基,今译乌里茨基(Моисей Соломонович Урицкий,1873—1918),俄国革命活动家,1918年任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主席,被社会革命党人杀害。

  [212]斯郭洛朴德斯基,今译斯科罗帕茨基(Павел Петрович Скоропадскин,1873—1945),沙俄中将,1918年成为乌克兰白军首领,反对苏维埃,失败后移居德国。

  [213]嘉里宁,今译加里宁(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 Калинин,1875—1946),苏联共产党及国家领导人之一,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9年以后历任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1919—1922)、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1922—1938)、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38—1946)。

  [214]腊德维,今译拉脱维亚。

  [215]哥尔察克,今译高尔察克(Александр Васильевич Колчак,1874—1920),沙俄海军上将,十月革命后在西伯利亚发动反革命叛乱,1919年被击溃,后被处决。

  [216]嘉德琳堡,今译卡特琳堡,十月革命后改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

  [217]田尼庚,今译邓尼金(Антон Иванович Деникин),沙俄中将,十月革命后与科尔尼洛夫在顿河地区发动反革命叛乱,1919年底被击溃,逃亡英国。

  [218]犹乾尼茨,今译尤登尼奇(Николай Николаевич Юденич,1862—1933),沙俄将军,1919年配合高尔察克发动反革命叛乱,曾两次进犯彼得格勒,被击溃后逃亡英国。

  [219]远东共和国,1920年4月6日至1922年11月15日由苏联今外贝加尔州、阿穆尔州和滨海州等组织的一个民主共和国,首都上乌金斯克,1920年10月迁赤塔,是苏俄与日本之间的缓冲国,白卫军和日本武装干涉被粉碎后并入俄罗斯联邦。

  [220]理德瓦,即立陶宛。

  [221]兰格尔,今译弗兰格尔(Пётр Николаевич Врангель,1878—1928),沙俄中将,十月革命后曾参加邓尼金叛乱,1920年4月再次发起反革命叛乱,被击溃后逃亡法国。

  [222]谢米诺夫(Тригор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Семенов,1890—1946),沙俄中将,1917年在外贝加尔发动反革命叛乱并建立军事政权,1919年在日本干涉者支持下自称外贝加尔哥萨克军队统领,1921年成为白俄流亡者,继续从事反苏活动。1945年在满洲里被苏军捕获,判处死刑。

  [223]苏俄政府支持了阿富汗独立战争,并于1921年2月与新的阿富汗政府缔结了建立外交关系的友好条约。

  [224]克龙史泰,今译喀琅施塔得。1921年2月23日喀琅施塔得水兵哗变,3月17日被平定。

  [225]新经济政策,见本卷第127页注37。

  [226]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期间,苏俄国家垄断粮食经营,对居民发放配给证,由国家统一配给食粮,1920年又实行免费供给,是为粮食均配法。新经济政策中改行食粮课税法,农民收获的粮食在缴纳粮食税后,余粮可由自己支配。

  [227]苏土亲善条约,1921年3月16日苏俄政府与土耳其基马尔政府缔结的友好条约,废除沙皇政府强加给苏丹土耳其的一切条约,放弃领事裁判权及债务等,并由苏俄向土耳其提供一定的援助。

  [228]1920年波兰参加协约国第三次武装干涉进攻苏维埃俄国,结果战败,1921年3月双方缔结和约,将西白俄罗斯、西乌克兰划入波兰,史称《里加和约》,即俄波条约。

  [229]1921年8月26日至1922年4月26日远东共和国代表与日本代表就日军撤离远东共和国领土问题在大连举行会议,因远东共和国代表拒绝了日本对远东共和国实行保护的方案,日本中止了这次谈判。

  [230]1921年11月5日苏俄与外蒙古签订的友好条约,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并给以支持和援助。

  [231]葛奴亚会议,今译热那亚会议,1922年4月10日至5月14日协约国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的国际经济会议,苏联应邀参加,会议讨论了俄国债务问题及与苏联建立经济关系的问题,未取得结果。

  [232]腊柏洛条约,今译拉巴洛条约,1922年4月16日苏德两国在热那亚会议上单独签订的双边条约,决定两国建交、放弃有关一次大战的索取赔款等,使两国摆脱了外交孤立。

  [233]最高国民经济行政会,今译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1917—1932年在苏俄、苏联及其各加盟共和国管理国民经济(主要是工业)的最高中央机关。

  [234]见本卷第124页“八、新经济政策的商业和社会主义”。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