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瞿秋白 > 世界革命运动年表 | 上页 下页
五、世界各国革命及其无产阶级运动


  神圣同盟之下

  一八一四年——奥相梅特涅[80]于击败拿破仑之后,联合欧洲反动君主结神圣同盟[81],摧残各国革命运动。

  一八一六年——西班牙殖民地南美洲之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皆宣布独立共和。

  一八一八年——南美智利独立。

  一八一九年——南美哥伦比亚、秘鲁、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相继独立。

  一八二〇年——西班牙革命[82],宣布君主立宪。

  一八二〇年(?)——意大利烧炭党[83]革命,迫王立宪。神圣同盟派兵干涉,西意皆复专制。

  一八二二年——葡萄牙殖民地南美洲之巴西宣布独立。

  一八二三年——墨西哥革命[84],宣布共和。

  一八二八年——中美独立(一八二三年)后,裂为哄都拉斯[85]、危地马拉、萨耳瓦多、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五国。是时,神圣同盟以共和为过激赤化,欲联合欧洲各国出兵干涉。北美总统孟禄[86]于一八二三年宣言,不许欧洲干涉美事,美洲亦不干涉欧事(是谓孟禄主义),神圣同盟始未能出兵。

  一八二九年——希腊革命[87](起于一八二一年)成功,离土耳其帝国独立。

  一八三三年——埃及反抗土耳其帝国而独立。

  英国

  一八一二年——英国纱厂工人四十万罢工,击毁机器。一八二五年——英国始颁工会法。

  一八三四年——英国社会主义者欧文[88]创立生产协社及工会,要求八小时工作。

  一八三八年——英国开工人运动的全国大会。

  一八三八年——五月八日英国全国“国民大会”(劳农)政纲公布。——是为察尔替主义(Chartism)[89]。

  一八三九年——一月十二日一百二十八人签名请愿,要求普通选举权,国会拒绝。

  九月四日威尔斯地方暴动[90]。

  一八四二年——五月十二日第二次大请愿运动[91]。

  一八四八年——四月十日察尔替派大示威运动,仍望坚决要求普选:比例选举,秘密选举,国会应每年召集一届,众议员不限财产资格,贫民议员应得年俸。

  同日——伦敦工人总同盟罢工。

  一八四八年——工人暴动未成。渐发现工会主义(Tradeunionism)[92],主张工会不问政治。

  一八五一年——机器工会及其他大工会成立。

  一八六一年——木匠大罢工,伦敦成立英国总工会。

  一八七一年——工人要求罢工及工会自由,国会许之;但当时罢工工人詈骂破坏罢工者,仍遭监禁三年之刑罚。

  一八七五年——英国各地工会已有二十万会员。

  法国

  一八三〇年——七月革命[93]。拿破仑后,路易十八[94]执政,早已恢复专制,至此平民、工人等大起暴动,反抗压迫言论自由,资产阶级利用之,急急迎自由党之路易菲列[95],逐路易十八,宣布君主立宪(七月二十七至八月九日)。

  同年——法国七月革命影响欧陆各国:十月比利时离荷兰独立;波兰亦起革命未成;德国海森邦、白伦瑞克邦等相继迫王立宪;意大利烧炭党亦求法国援助以抗奥帝之压迫;然大致都仍为奥军所平。

  一八三二年——是时,法国贫民因革命失败,发生种种秘密组织,工人的互助会渐成罢工会,抵抗会;后有民友会[96],谋于是年暴动,未成。民友会主张均产。

  一八三四年——法国人权会[97]等,率巴黎、里昂工人相继起事,均未成。

  一八三九年——白朗起(Blanqui)[98]谋暴动,失败。

  一八四八年——二月革命[99]。二月至五月,国会中各阶级互争,直到革命。无产阶级之“兄弟会”[100]努力参加。

  二月二十三日,巴黎暴动。

  六月十五日,白朗起派暴动。

  六月二十二日,巴黎又暴动。

  六月二十四日政府军队杀暴动者一万人。临时政府排斥左派路易白朗(Louis Blanc)[101]等停止其国有工厂等办法。

  六月革命[102]——一八四八年六月至一八四九年,国法会议取消无产阶级的一切胜利,日益反动。

  一八四九年——六月法国农民六百万人,投票举拿破仑第三[103]为总统。

  一八五〇年——五月普通选举结果,革命派的工人又占优势;政府否认选举,取消普通选举权。

  一八五一年——十二月拿破仑第三称帝。

  一八五二年——拿破仑第三钦赐结社、集会自由。

  一八五三至一八六二年——法国有七百四十九工会受政府干涉或封禁,有三千九百〇九名政治犯及工人被逮捕。

  一八六三年——法国工会分为三派:(一)工会派[104];(二)生产协社派[105];(三)政治斗争派[106]。第三派中又有两派,一派主张在选举中赞助共和主义者,别派主张工人自己推选候补人。

  一八六七年——劳动委员会向拿破仑第三请求工人之结社自由;拿破仑第三批准要求,但限定工会不准讨论宗教和政治。

  一八六九年——巴黎成立劳动总会。

  一八七〇年——七月十九日,普法战争[107]开始。

  八月九日,巴黎平民大请愿要求共和。

  九月二日,拿破仑第三被普军所擒。

  十月,国会议决废帝制改共和,资产阶级政党及简尔将军[108]等组织临时政府,号称“国防政府”。

  一八七一年——一月“国防政府”以巴黎降于普军。

  一八七一年——三月十八日巴黎工人,共产党及小资产阶级的革命党人暴动,逮捕反动的卖国军阀,继续防守巴黎。

  三月二十六日,宣布组织巴黎公盟(La Commune de Paris)政府[109]。“国防政府”逃至凡尔赛。

  四月五日,巴黎公盟逮捕反动派。

  五月二十一日,反革命的法国国防政府与普鲁士军队勾结,四方围攻巴黎,破之。——一万七千人被杀;五万人被逮,其中二百人处死刑,一千三百人被流刑——是谓流血星期。

  一八七五年——法国资产阶级独裁制巩固,更定宪法。

  一八七六年——法国工会协社开代表大会于巴黎。

  一八七八年——工会代表第二次大会开会于里昂。

  一八八〇年——社会主义者及工会代表,开大会于厄佛尔决定组织法国社会党[110]。此社会党中分四派:(一)葛德派[111];(二)可能派(Posibilistes)[112];(三)亚尔曼派(Allemanistes)[113];(四)白朗起派。第一派是马克思派,第二派主张渐进,第三派偏重工会运动和地方自治运动,第四派偏重于暴动的军事运动。此外,若莱思(Jaures)[114]一派主张改良主义,联合其他小派组织“独立派联盟”[115],反对以革命手段取得政权。

  一八八六年——马克思派运动联合全国工会,成立工会联盟。若莱思派组织劳动介绍所联盟。

  德国

  一八?年——德国革命党出版《弃人》杂志[116],因此有“弃人社”的组织,宣传革命运动。

  一八?年——德国国家主义派组织“少年德意志党”[117]。

  一八三六年——德国发生贫民的社会革命组织,如惠德灵(Weitling)组织的正义会[118],白朗起派组织的四季会[119]。

  一八三九年——白朗起派谋暴动未成。

  一八四四年——西里西亚(Silesia)的纺织工人大暴动,击毁机器。

  一八四七年——马克思加入正义会。

  一八四八年——马克思、昂格斯[120]组织共产主义会,发布《共产党宣言》。

  一八四八年——三月五日德奥自由主义者召集代表大会,不主张共和,只争召集国会预备会。

  三月十五日——维也纳民众大请愿,要求召集国会,解散贵族的联邦会议,反对梅特涅。学生工人武装,组织“学院军”,梅特涅被驱逐。

  三月初——柏林市民大会,请愿运动。

  三月十八日——普国国王承认立宪;市民见国王时要求撤退柏林驻兵。军队开枪,死民众甚多。市民武装暴动将胜,王始命军队退出,亲对死者尸身行礼致歉。

  三月末——联邦会议议决召集国会。

  五月十八日——召集国民会议,议定新宪法,并解决农民问题。

  七月——维也纳开立法会议,议决解放农奴,匈奥德分离。

  十月——帝国军队进攻维也纳,匈牙利革命军来救已不及,城破,立法会议解散。

  一八四九年——巴枯宁[121]在德莱思岑城暴动,支持五日始败(五月三日至九日)。

  一八四九年——俄帝助奥平“民乱”,柏林戒严,反动顿起,国民抗税,于是更解散国会,改选举法(八月十八日)。农工民众暴动反抗,均被征服。

  一八六〇年——意大利独立革命[122],后因受法助得胜奥。

  一八六一年——德国资产阶级的进步党[123],利用工人,组织国民会。

  一八六三年——德国社会主义者拉萨尔(Lassalle)[124]组织工会,以抗资产阶级之“国民会”;工会有会员四千六百十人。拉萨尔主张工人参加选举。

  一八六七年——工人得选举权(一八六六年普胜奥,完全统一,成立现今之德国)。

  一八六八年——马克思派柏柏尔(Bebel)[125]组织工会。

  一八六九年——柏柏尔派与拉萨尔派工会同开代表大会。

  一八七二年——德国工会议决参加政治。

  一八七四年——德国始创工人互助社[126],有社员六千人。

  一八七五年——德国社会工党成立,拉萨尔派占优势,哥达大会时通过党纲,是为“哥达党纲”[127]。

  一八七八年——俾士麦[128]颁布反社会党律,被封报馆四十七家,监禁九百人。

  一八九〇年——反社会党律始取消——国会里已有三十五名工人代表。

  俄国

  一八二五年——十二月十四日(俄历)俄国革命党人“十二月党”[129]起事未成,被杀者十余人,流西伯利亚者一百六十人。(十二月党大半是青年军官,与资产阶级有关系。)

  一八三〇至一八五〇年——彼得腊塞夫斯基(Petroshevsky)的社会主义研究会[130]被破获,二十一人处杀刑。

  一八六一年——俄国解放农奴。

  一八六?年——俄国革命理论家赤尔纳塞夫斯基(Tchernyshevsky)[131]被诬为火灾中散传单之秘密团体主动人,被捕。当时俄国革命理论家还有赫尔岑(Herzen)[132],在英国出版《钟》[133]杂志,有很大的影响。

  一八六三年——波兰革命未成。俄国各种秘密结社大联合,成立“土地与自由社”[134]。

  一八六六年——加腊夸若夫(Karakozov)[135]谋刺俄皇未成。

  一八七一年——聂察叶夫(Netchaev),(巴枯宁派)组织之斧头会[136],图谋暴动者,发觉,被逮三百人;聂察叶夫逃瑞士,俄国以刑事犯为名,得引渡,置之死地。

  一八七二年——此年之后,俄国革命党遂分两派,一是巴枯宁的鼓动派(Agitation)[137];一是腊符洛夫(Lavrov)的宣传派(Propagand)[138]。当时革命党两派,都认为俄国可保持古代“密尔”(Mir)[139]农村公产社会制度,不经资本主义而直到社会主义,是谓民粹主义(Narodnitsetvc)[140]。

  一八七三年——“往民间去”的运动开始;当时革命名人,有白莱史夸夫斯嘉女士(Breskovskaya—革命祖母)[141],彼洛夫斯嘉女士(Berovskaya)[142]、慈略薄夫(Jeliabov)[143]等。农民不了解革命党的反对帝制宣传,往往告发他们,所以失败。

  一八七七年——史德方诺维赤(Stefanovisch)[144]自称“俄皇委员”,鼓动农民反抗官僚及贵族,谓可上达圣听。史氏党人被捕九百余人,他自己幸而逃脱。

  一八七八年——“土地与自由社”正式分裂成两个团体:一是民意社[145],注重政治斗争,专事暗杀运动;一是黑分社[146],注重经济斗争,主张农民自动平分贵族的田地(朴列汉诺夫Plehanoff[147]也在其中)。

  一八?年——萨苏黎赤[148]女士(Vara Sasulitch)刺杀内务尚书德联朴夫。

  一八八一年——慈略薄夫及波洛夫斯嘉(苏菲亚)等刺杀亚历山大第二[149];慈略薄夫等五人被戮。

  一八八三年——俄国马克斯主义者朴列汉诺夫、萨苏黎赤女士等始组织“劳动解放社”[150]于瑞士(一八七五年南俄工会成立,一八七八年北俄工会成立)。

  一八九五年——俄国各地均有大罢工运动,俄皇政府辄施屠杀,伊凡沃慈纳新斯克地方枪杀二千工人。

  一八九五年——列宁开始在彼得堡工人中工作。

  一八九六年——尼古拉第二[151]登极,停工三天,厂主拟扣工资,全国工人又行大罢工。

  一八九七年——俄皇公布十一小时半的工作时间法律。

  一八九七年——俄国犹太工人组织犹太社会民主党[152]。

  一八九七年——俄国社会民主党[153]四团体开联合大会,成立社会民主党。

  一八九八年——俄国社会民主党正式成立大会,是为第一次代表大会;闭会后中央委员会被捕。

  一九〇二年——俄国罢工运动又暴起。俄国警察使工贼朱罢托夫[154]组织假工会,以扰乱工人的运动,是谓朱罢托夫主义(Zubatovshtchina),即工贼主义。

  一九〇三年——俄国社会民主党在伦敦开第二次大会;分裂两派:一派是列宁的多数派(Bolcheviki——布尔希维克)[155],主张严格的党的组织和无产阶级领导俄国革命;一派是马尔托夫的少数派(Mensheviki——孟希维克)[156],反对此说,主张党要松弛些,并主张俄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应当由资产阶级领导。

  帝国主义之初

  一八五〇年——中国农民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满清政府的压榨,日益破产,奋起反抗,实行太平天国的革命,失败。

  一八七〇年——日本维新[157],抗列强之侵略。

  一八八二年——埃及反抗英国而革命,失败。

  一九〇八年——土耳其之革命党“少年土耳其”[158],举行革命。

  一九一〇年——葡萄牙革命[159],实行共和。

  一九一一年——中国辛亥革命。

  【注】

  [80]梅特涅(Klemens Wenzel Lothar Metternich,1773—1859),奥地利外交大臣和首相。对外曾策划神圣同盟,对内推行反动的梅特涅制度,1848年维也纳三月起义时被解职。

  [81]神圣同盟,拿破仑帝国瓦解后欧洲各国君主组成的反动同盟。1815 年9月26日由俄、奥、普三国发起,目的是维护维也纳会议制定的欧洲边界并对付各国革命。至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后瓦解。

  [82]西班牙革命,指西班牙1820—1823年革命,西班牙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1820年西班牙人民起义迫使国王斐迪南七世恢复了1808—1814年革命的成果——一八一二年宪法,1823年被法军据神圣同盟条约镇压。

  [83]烧炭党,19世纪初活跃于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一带的秘密社团。成分复杂,目的为争取意大利独立,推翻专制制度,建立立宪政体。多次发动起义,至30年代衰落。

  [84]墨西哥革命,指墨西哥独立战争,自1810年9月16日伊达尔哥(Miquel Hidalgo,1753—1811)率先发动起义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至1821年赢得独立。

  [85]哄都拉斯,今译洪都拉斯。

  [86]孟禄,今译门罗(James Monroe,1758—1831),美国总统(1817—1825)。共和党人,以其主张美国扩张的“门罗宣言”而著名。

  [87]希腊革命,指19世纪20年代希腊人民反对土耳其统治的独立战争,自1821年起义,1829年赢得正式独立。

  [88]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1824年曾在美国试办共产主义的“新协和村”,主要著作有《新社会观》。

  [89]察尔替主义,即宪章主义,英国宪章运动中宪章派的主张,反映在《人民宪章》之中,主要是争取普选权。

  [90]1839年11月4日英国南威尔士上千工人为营救宪章派领袖文森特(1813—1879)攻打纽波特城驻军,当即被镇压。

  [91]第二次大请愿运动,指1842年英国全国宪章派协会主持下掀起的第二次签名请愿运动,要求承认《人民宪章》。第一次签名运动是在1838年冬进行的。

  [92]工会主义,又称工联主义,是工人运动中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19世纪中叶首先在英国工联中形成,着眼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改善工人的眼前利益,鼓吹阶级调和,进行争取普选权和劳动立法的斗争,反对进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斗争和暴力斗争。

  [93]七月革命,1830年法国人民推翻波旁王朝复辟的革命。法王查理十世(CharlesⅩ,1757—1836)逃跑,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的七月王朝。

  [94]路易十八(Louis XVIII,1755—1824),法国国王(1814—1824)。1814年随反法联军回国,复辟波旁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

  [95]路易·菲列,今译路易·菲力浦(Louis Philippe,1773—1850),法国国王(1830—1848)。曾参加法国大革命,七月革命后被拥立,建立七月王朝,又称为奥尔良王朝。

  [96]民友会,今译人民之友社,法国共和主义者的秘密团体,布朗基曾经是该社成员。

  [97]法国人权会,今译人权和公民权社,七月王朝初期的小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32年6月人民之友社被政府取缔后建立,以1793年《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为纲领,参加了1834年4月里昂工人起义。

  [98]白朗起,今译布朗基(Louis Auguste Blanqui,1805—1881),法国革命家、空想共产主义者。曾创办家族社、四季社等秘密革命团体,多次密谋起义并被捕,其由秘密团体进行起义建立革命专政的布朗基主义主张影响甚广。

  [99]二月革命,法国人民推翻七月王朝统治的革命。由于七月王朝时期社会矛盾激化,1848年2月巴黎人民起义驱逐路易·菲力浦,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00]兄弟会,今译民主派兄弟协会,是宪章运动左翼代表人物和革命流亡者为了在各国民主运动之间建立密切联系而成立的国际性民主团体,成立于1845年,1853年协会停止活动。

  [101]路易白朗,今译路易·勃朗(Jean Joseph Charles Louis Blanc,1811—1882),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新闻记者和历史学家。1848年任临时政府成员,鼓吹“国民工场”,后被排挤出政府,仍继续从事政治活动并进行历史著述。

  [102]六月革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时巴黎无产阶级的起义。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逐渐背离工人,1848年6月22日又解散“国家工厂”,终于激发起义,被资产阶级政府残酷镇压。

  [103]拿破仑第三,今译拿破仑三世(Napoléon III,1808—1873),即路易·波拿巴(Louis Bonaparte),拿破仑之侄。1848年当选第二共和国总统,1852年复辟帝制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被俘,在流亡中死去。

  [104]工会派,又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左派,通称左派蒲鲁东主义者,领袖是装订工人欧仁·瓦尔兰,主张生产资料集体所有,认为工人阶级必须进行政治斗争。

  [105]生产协社派,指蒲鲁东派,鼓吹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企图在小私有制下通过建立“合作社”等来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并鼓吹无政府主义。

  [106]政治斗争派,指布朗基派,接受布朗基秘密革命观点的社会主义者,至80年代形成瓦扬(Edouard Marie Vaillant,1840—1915)为首的中央革命委员会。

  [107]普法战争,1870年至1871年法国同普鲁士争夺欧洲霸权的战争,结果法国战败,第二帝国覆亡,导致了巴黎公社革命,而普鲁士则乘势统一了德国。

  [108]简尔将军,简尔今译梯也尔(Louis Adolple Thiers,1797—1877),法国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奥尔良党人,七月王朝时曾任内务大臣和首相,第二帝国瓦解后任国防政府首脑,镇压了巴黎公社革命,1871—1873年成为法国总统。

  [109]巴黎公盟政府,今译巴黎公社,1871年法国无产阶级在巴黎建立的工人革命政府,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110]法国社会党,指1880年11月在哈佛尔代表大会上成立的法国工人党,马克思参与拟定了党纲,由盖得和拉法格(Paul Lafargue,1842—1911)领导,以后不断分裂,最后为法国统一社会党取代。

  [111]葛德派,今译盖得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工人运动中由盖得(Jules Guesde,1845—1922)领导的政治派别。1901年另组法兰西社会党,1905年又与法国社会党合并成法国统一社会党,持中派立场。一次大战后消失。

  [112]可能派,法国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派别。因为在党纲问题上认为工人运动应局限在资产阶级许可的“可能”范围内,通过改良走上社会主义是“可能的”,而被称为“可能派”,1882年分裂出法国工人党,建立革命社会主义者工人党,后大多加入法国社会党。

  [113]亚尔曼派,今译阿勒曼派,以阿勒曼(Jean Allemane,1843—1935)为首的一个派别。1890年正式从可能派中分离出来,建立工人革命社会党,鼓吹“直接行动”和“总罢工”,后并入法国社会党。

  [114]若莱思,今译饶勒斯(Jean Jaurès,1859—1914),法国社会党领袖之一、历史学家、哲学家。1901年主持成立法国社会党,1904年创办《人道报》,1905年又主持与法兰西社会党合并。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在1914年7月31日被暗杀。

  [115]独立派联盟,即1893年成立的第一个独立社会党人组织——塞纳省社会主义共和联盟,至1898年形成了两大组织:法国独立社会党人联盟和独立社会党人团体联合会。1900年8月又合并成革命社会主义联盟,是法国社会党的组成之一。

  [116]《弃人》杂志,今译《流亡者》,德国政治流亡者的杂志。

  [117]少年德意志党,即青年德意志党,德国流亡者的秘密革命组织。1834 年2月在瑞士伯尔尼成立,以解放和复兴德国为纲领,1836—1845年一度停止活动,后参加了德国1848—1849年革命,1850年解散。

  [118]正义会,今译正义者同盟,由流亡者同盟演进的国际性工人秘密革命组织。1837年在巴黎成立,以魏特林(Wilhelm Weitling,1808—1871)空想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1840年转至伦敦,1847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加入,把它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119]四季会,今译四季社,法国七月王朝时期的秘密革命团体。布朗基在1837年建立,1839年5月12日曾发动巴黎暴动,被镇压后四季社也被摧毁。

  [120]昂格斯,今译恩格斯。

  [121]巴枯宁(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акунин,1814—1876),俄国革命家、无政府主义理论家,其无政府思想是俄国民粹派思想的渊源之一。

  [122]意大利独立革命,指意大利复兴运动的第三阶段,1859—1860年以撒丁王国为首,意大利展开对奥地利战争逐渐解放国土,至1861年成立意大利王国。

  [123]进步党,德国自由资产阶级政党,1861年6月成立,主张在普鲁士领导下统一德国,建立对议会负责的自由派内阁等。后分裂为民族自由党和自由思想者党。

  [124]拉萨尔(Ferdinand Lasslle,1825—1864),德国工人运动中机会主义代表人物、律师。1863年组织“全德工人联合会”,致力争取普选权等改良主义活动。

  [125]柏柏尔,今译倍倍尔(August Bebel,1840—1913),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1867年当选德意志工人协会联合会主席,1869年与威廉·李卜克内西(Wilhelm Liebknech,1826—1900)共创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1875年又主持与拉萨尔派联合。

  [126]工人互助社,今译生产合作社,德国工人运动中拉萨尔派倡导依靠国家帮助建立生产合作社,为解决社会问题开辟道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对这一主张进行了批判。

  [127]《哥达党纲》,即《哥达纲领》。1875年5月德国爱森纳赫派与拉萨尔派在共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哥达代表大会上通过的纲领。向拉萨尔派妥协,鼓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主张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并宣扬资产阶级民族主义,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予以批驳。

  [128]俾士麦(Otto Fürst von Bismarch-Schonhausen,1815—1898),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1890)、德意志帝国宰相(1871—1890)。极力维护容克地主与大资产阶级利益,绰号“铁血宰相”。

  [129]十二月党,俄国贵族革命党,主张通过武装起义,消灭农奴制和专制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俄历1825年12月曾发动彼得堡起义,因而得名。

  [130]社会主义研究会,今通称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1845年至1849年彼得堡俄国进步知识分子组织,领导者是彼得拉舍夫斯基(М.В.Петрашевский,1821—1866),宣传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但具有空想性质。

  [131]赤尔纳塞夫斯基,今译车尔尼雪夫斯基(Николай Γаврилович Чернышевский,1828—1889),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哲学家、作家。是19世纪90年代革命民主运动领袖,著有长篇小说《怎么办?》、《序幕》等。

  [132]赫尔岑(Александр Иванович Γерцен,1812—1870),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哲学家、作家。著有小说《谁之罪》、《偷东西的喜鹊》等。

  [133]《钟》,今译《钟声》,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的报纸,由赫尔岑和奥格辽夫(Николай Плaтонович Огарёв,1813—1877)1857年在伦敦用俄文出版,1865年迁至瑞士日内瓦,至1868年改用法文出版,1869年停刊。

  [134]土地与自由社,1861年至1863年在俄国建立的平民知识分子革命秘密团体,密谋领导农民起义。1876年由普列汉诺夫(Γ.В.Плеханов,1856—1918)等在彼得堡建立的民粹派组织也继承了此名字,1879年它分裂为民意党与土地平分党。

  [135]加腊夸若夫,今译卡拉科佐夫(Дмитри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Каракозов,1840—1866),俄国革命者,1866年4月4日刺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Александр II,1818—1881)未成,被处绞刑。

  [136]聂察叶夫,今译涅恰耶夫(С.Γ.Нечаев,1847—1882)。斧头会,即人民惩治协会,1869年由涅恰耶夫在莫斯科建立的秘密革命组织,预谋策划“人民农民革命”。

  [137]鼓动派,又称暴动派、骚动派,企图发动农村暴动,建立“自治联盟”的民粹派,渐演变成个人恐怖主义。

  [138]宣传派,否定暴力,“到民间去”,向人民宣传,进行革命准备的民粹派,渐为鼓动派排挤。

  [139]密尔,今译米尔(мир),15世纪至20世纪初俄罗斯的村社,是地方自治机构,也是沙皇行政的基层单位,至十月革命后被取消。

  [140]民粹主义,俄国革命中小资产阶级派别民粹派的思想理论,主张采取个人恐怖手段,认为发展“村社”即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种思想逐渐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障碍。

  [141]白莱史夸夫斯嘉,今译布列什柯夫斯卡娅(Екатерина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наБрешковская,1844—1934),俄国社会革命党组织者之一。70年代初参加革命,1874—1896年被流放,参加了一九〇五年革命,被称为“革命老太太”,1919年起流亡。

  [142]彼洛夫斯嘉,今译彼罗夫斯卡娅(Софья Львовна Перовская,1832—1881),革命民粹派分子。参加过柴可夫派,后成为民意党领导人之一,1881年4月3日被处绞刑。

  [143]慈略薄夫,今译热里雅鲍夫(Андрей Иванович Желябов,1850—1881),革命民粹派分子。出身农奴家庭,是民意党主要组织者和领导人,1881年4月3日被处绞刑。

  [144]史德方诺维赤,今译斯特凡诺维奇(Яков Васильевич Стефанович,1854—1915),革命民粹派分子。柴可夫派、土地与自由社成员,1881年成为民意党领导人之一,1883年被判8年苦役。

  [145]民意社,今译民意党,俄国民粹派恐怖组织,1879年秋在彼得堡成立,由热里雅鲍夫、彼洛夫斯卡娅等领导,曾在1881年3月炸死亚历山大二世,随后被摧毁。

  [146]黑分社,今译重分黑土党或土地平分社,1879年秋土地与平分社瓦解后建立的革命民粹派组织。反对恐怖活动,1881年3月瓦解。后普列汉诺夫另创劳动解放社。

  [147]朴列汉诺夫,今译普列汉诺夫(Γеоргий Валентинович Плеханов,1856—1918),俄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第二国际活动家和理论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孟什维克)首领。

  [148]萨苏黎赤,今译查苏利奇(Вера Ивановна Засулич,1851—1919),俄国民粹运动、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积极活动家,是劳动解放社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孟什维克的首领。

  [149]亚历山大第二,今译亚历山大二世(Александр II,1818—1881),俄国沙皇(1855—1881)。曾进行一系列旨在维护沙皇统治的改革,1881年3月为民意党刺杀。

  [150]劳动解放社,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1883年由普列汉诺夫、查苏利奇等在日内瓦创立,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批判民粹派,1903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上宣告解散。

  [151]尼古拉第二,今译尼古拉二世(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Николай II,1868—1918),俄国末代沙皇(1894—1917)。十月革命后被处决。

  [152]犹太社会民主党,指1897年7月维尔诺代表大会后成立的社会民主主义组织“俄罗斯和波兰犹太工人总联盟”,即“崩得”,它参与发起了1898年3月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一大,后支持孟什维克,十月革命后分化,至1921年3月解散。

  [153]俄国社会民主党,即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898年3月成立的俄国无产阶级政党,1903年二大时分裂为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两派,至1918年七大时改名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

  [154]朱罢托夫,今译祖巴托夫(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Зубатов,1864—1917),宪兵上校,1896—1903年为莫斯科秘密警察头目,建立了政治密探系统,鼓吹其“警察社会主义”。

  [155]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上因党纲党章的制订发生分裂,在选举中央领导机关成员时列宁一派获得多数,故名“布尔什维克”,意即多数派。1912年在社会民主工党六大上布尔什维克派清除了孟什维克,成为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以后演变为苏联共产党。

  [156]马尔托夫(Л.Мартов,1873—1923),在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上形成了以他为首的一个机会主义派别,因在选举领导成员时居于少数,而得名“孟什维克”,意即少数派,1912年被清除出党,十月革命后被消灭。

  [157]日本维新,指明治维新,1867年在日本以明治天皇登基开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

  [158]少年土耳其,今译青年土耳其党,欧洲人对土耳其资产阶级地主政党统一进步党的称谓。1899年成立,致力于争取宪政,1908—1909年领导资产阶级革命后掌权,逐渐反动,在基马尔革命时被推翻。

  [159]1910年10月4日葡萄牙共和党人领导起义,推翻君主制,制定宪法,建立了共和国。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