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王夫之 > 周易外传 | 上页 下页
系辞下传第十章


  “悉备”者,大全统乎一端,而一端领乎大全也。《易》之六位,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为《易》所备,而非奉以为典要也。

  道一成而三才备,卦一成而六位备。六位备而卦成,三才备而道成。天地有与来,而人有与往。都往来之通,凝天地之交,存乎其中,人乃以肖道而主天地。凝而存之,成位乎中,故于德有中焉,于位有中焉。德有中,贞之以二为中也;位有中,悔之以五为中也。然德位有定矣,神而明之,通人于天地,非有定也。时在退,初、四俱为藏密之人事;时在进,三、上俱为尚往之人谋。故曰:三才之道,《易》所悉备,而非有典要之可奉也。

  且夫天地之际,间不容发,人与万物,皆天地所沦肌浃髓以相涵者也,道所必动,生生者资二气以变蕃之。乃物之生也,因地而形,因天而象,赅存乎天地,不能自有其道而位亦虚。人之有道也,成性存存,凝继善以妙阴阳之会,故其与天地也,数有盈虚,而自成乎其道。有其道者有其位,无异本者无异居。故可别可同,而与天地相往来焉。喜德者阳之生,怒刑者阴之发。情以盛之,性以主之。于天地之外而有道,亦入天地之中而备其道,故人可乘六位以御天而行地。故天地之际甚密,而人道参焉。相容相受,而人终不自失。别而有其三,同而统乎人。《易》之所以悉备乎广大也。

  今夫凡言位者,必有中焉,而《易》无中,三之上、四之下无位也;凡言中者,必一中焉,而《易》两中,贞之二、悔之五皆中也。无中者散以无纪,而《易》有纪;两中者歧而不纯,而《易》固纯。

  何以明其然也,有中者奇,无中者偶,奇生偶成。聚而奇以生,散皆一也;分而偶以成,一皆散也。故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未发者,四情合一,将盈天下皆一,无非中矣;已发者,各形为理,将盈天下皆道,不见中矣。朴满一室,始终内外,浑成一中,而无有主辅之别,当位皆实,中不可得而建焉。故《易》立於偶,以显无中之妙,以著一实之理,而践其皆备者也。一中者不易,两中者易。变而不失其常之谓常,变而失其常,非常矣。故曰:“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中立于两,一无可执,于彼于此,道义之门。三年之哭无绝声,哀亦一中矣;燕射之终无算爵,乐亦一中矣。春补秋助而国不贫,恩亦一中矣;衅社孥戮而民不叛,威亦一中矣。父师奴,少师死,俱为仁人;伯夷饿,太公封,俱为大老。同其时而异其用,生死退进而各一中矣。则极致其一而皆中也。

  其不然者,移哀之半,节乐之全,损恩之多,补威之少,置身于可生可死之中,应世以若进若退之道,乃华士所以逃讥;而见一无两,可其可而不可其不可,畸所重而忘其交重,则硁硁之小人所以自棘其心也。

  一事之极致,一物之情状,固有两涂以合中,迹有异而功无殊。两中者,尽事物而贞其至变者也。故合体天地之撰而用其盈,则中之位不立,辨悉《乾》《坤》之德而各极其致,则中之位可并设而惟所择。故曰:三才之道,大全统乎一端,而一端领乎大全也。非达于天人之际者,无以喻其深矣。

  若陋者之说《易》曰:“初为士,二为大夫,三卿,四公,五天子,上为宗庙。”或曰:“二为臣,五为君,上为师。”以人之位限天之理,以物之滞,锢道之灵,技术之鄙,训诂之愚,学《易》者斥而绝之久矣。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