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李寿民 > 兵书峡 | 上页 下页
一五四


  江氏姊弟一路同行,因那地方太大,单是那片花林便有数十亩方圆,林中还有一条清溪,落花满地,悄无人声,花放水流,别有一种天趣。初次到达,不知壶公所种山田是在何处,急于寻到;江明因被阮菡提醒,既慎国破家亡之痛,同时想起这一路上不知怎的,老舍不得离开二姊,常把姊姊和三姊落在后面,虽然姊姊怜爱兄弟,不会讥笑嗔怪,照着那日锦春坪四人分成两起时的神情口气,好些可疑,越发面红心跳,心生内愧,低着个头,一言不发,只顾盘算心事,连风景也无心看。

  小妹不知阮菡和他说些什么,姊弟情长,想问,恐他不好意思,又觉二人情分素厚,形影不离已成习惯,忽然负气走开,惟恐兄弟年轻情热,话不留神;阮菡性刚,不似阮莲温婉,如其因此决裂,这样佳偶,哪里寻去?兄弟貌相又丑,照昨夜兄弟口风,难得有此知心爱侣,万一中变,岂不可惜?昨夜兄弟曾说报仇之后便要完成祖父在日志愿,把山中大片家财尽量分散苦人,打着救一个是一个的主意,只救一人,必使拿了钱去买些用具田亩,或工或农或是读书,看他才智能力,务令各安所业;不似寻常施舍,只使对方不劳而获,稍微度用,转眼就光,并无大用,反倒养成依赖性情。再将所得取其十分之一,积少成多。自己虽算主人,只是领头筹计,专以救人为务,所得之财,并不以为己有,专作每年推广助人成业之用。

  再将山中肥田多招苦人,平均分配,除设公仓,防备荒年而外,每年盈余所得,再往别处开垦。似这样推广下去,年有增加,四五年内,故乡一带千百里内自然均成沃壤,其余各省各地山野之中,也可多出无数肥田和许多工商之业。假如机缘凑巧,外人闻风兴起,人数土地自然越来越多。自己平日所结合的许多同道,除领头力作而外,一样躬耕,和大众同一生活,表面也不露出丝毫形迹。乘着清廷天下初定,正想用假面具收拾人心之际,这样提倡开垦,使大众苦人安居乐业,自然不会作梗;而自己这班领头的人,又无车马宫室之奉、声色犬马之好,更不会引起当道忌恨。等到西南诸省开发出来,再由东南而达中原。它那假面具未揭破前,这大片和平雄厚的强大潜力也轻不使用,使大河以北人民望风倾羡,先有对比,再如水银泻地,慢慢引伸过去。

  暴君不出,人民能够相安,暂且由它;只要暴君一出,官贪吏酷,又向人民压榨,便揭竿而起,立似极大的地雷突然爆发,无论清廷多么兵强将勇,决敌不过这样全国一心的广土众民。由此便把这几千年来,不问贤愚好坏是人是鬼,均由子孙世袭,只知一家享受,把广土众民视为私人财产,生杀由心,随便搜刮危害、压迫奴役,还认为是天经地义,稍不合意便加惨杀,还不许人说一句话、喘一口气的帝王专政,全数去掉,永除大害。一切当政的人均由民选,数年一任,各顺民情风土习俗,分省而治。

  中央虽主大权,因是官由民选,各省人民均有参与,政由众议,不是一人之私所能左右福祸,只管令出必行,均经这班人民所选贤能之士苦心研讨,无一轻发。即或限于境地风俗,人民习于苟安,不愿更张,自来改革兴建之始,有所喜必有所恶,得乎此常失于彼,开头难免有人不便,甚或增加劳苦,引起损失,但是前途光明,福利在后,只要法良意美,终于苦者转乐,乐者更乐。地方执政的人再要奉行得法,善于劝导,先使人民生出希望,跟着又有成效,并不消多,只有一两件事得到收获,以后无论是何政令,不问利之大小远近和眼前有多困苦艰难,人民均知国家为他们造福,暂时困苦艰难并不相干,将来好处不知要大出多少倍,自然劳而无怨,踊跃争先,只求子孙万世之利,不再计较目前劳苦损失了。

  照此下去,全国人民都成了一样,不会再有贫富尊卑之分,以及大鱼吃小鱼,小鱼再吃小虫的现象,国家一天比一天富强,人民也一天比一天舒服,苦乐劳逸和贫富无不相均了。就因所业与智能高低之不同,难免还有一点差异,但这类人大多有功于民,各以本身之力取得自然收获,无一非义之财,因其功在国家,为人民造了许多福利,受到举国人民敬爱,便是所得稍多或是受到国家优遇厚酬也是应该。并且这时人民全臻安乐之境,年有盈积,劳作之余,想得一点好的享受也全办得到,算起来不过名望较大,别的仍和众人一样生活,并无过分高低之差,有什相干?因无私自操纵,一意孤行的人,举国一心,同登乐土,自然家给民富,各安所业。

  大家一样,更无妒忌羡慕,也无争斗抢夺,人民都知守法,以自私自利为耻,久而六合一家,世界大同,连外邦远土也闻风感化。凡是人类都相亲相爱,同力合作,从此永远和平安乐,哪里还有凶杀争斗之事等语。说时,阮莲笑他欲望太大,说来容易,真要做去,真比登天还难。阮菡在旁,便不以妹子之言为然,说移山填海,有志终成,前古人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本极安乐自由。自从有了帝王,人民方始落入苦境,几个有野心的凶人只顾富贵享受,自私自利,好容易兵连祸结,把亿万人的天下霸占成了私产,便一意孤行,为所欲为,并还创出许多不近人情的愚民之谈,不是皇恩浩荡,世受国恩,应当如何尽忠报主,为他奴隶,便是君命臣死,臣不敢不死,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任凭宰割残害,哪怕灭门九族,也不应该出一句怨言。

  最可笑是临死还要谢恩,做鬼也要为他出力,想出许多花样,不能自圆其说,偏是大言不惭。请想一个人生在世上,不问士农工商或是做官,哪一个不是以本身志能劳力取得所获?如说食人之禄,无论何种行业,均有主从。皇帝等于一个大地主和一家大商店,不过他把广土众民霸占以为己有,仗着极大暴力压迫人民,不许再有第二家存留,由他独吞而已。做了伙计的人本是合则留,不合则去;臣子好坏贤愚姑置不论,便在他那十载寒窗一举成名,再凭资历磨到老死,使千万才智之士消磨志气,受他牢笼而不自知之,也无法摆脱的历代愚民政策之下,做了他的官吏并非容易。虽然此举无谓,也是心身交瘁,并非不劳而获,为什么到了他这皇家那里,便要雨露雷霆均为恩泽?讨得他的欢喜,便是高官厚禄,不次之升,做了公侯将相,再把那一套抄了底方,又去压迫比他小的官吏和大多数人民。

  稍有不合,或是看见民生疾苦,说上几句公道话,犯了逆鳞,或是说错了一两句话,违背一点繁文缛节,再不喜新厌旧,看那奴才不大顺眼,立时便加惨杀,危及妻子,甚至连累无辜亲族一同遭殃。哪怕死得冤枉,不明不白,还认为是理所当然,违背君心,先是死有余辜,偶然事后想起杀得冤枉,问心不过,稍微加以昭雪,加点虚荣的封赠。死者何知?毫无所得。一班头脑冬烘的史家和许多捧臭脚的奴才,便认为是君圣臣贤,千秋佳话,一时称颂,侈为美谈,真个滑天下之大稽!从上到下,大家口是心非,一律混蛋。当皇帝的做了害人的大恶事,还要博得美名,固是便宜被他一人占尽,下面的臣民明知虚伪,还要歌功颂德,永无一人敢说一个不字。

  这还是人虽凶横残忍,稍微还能分辨善恶的暴君所为,如是那些人既凶横残忍而又愚昧无知、冥顽不灵的独夫,更连这套假面具都不会做。所以那些心里明白,名利之心较淡的才智杰出之士,明知这班读书做官的人,为了一点富贵功名,把整个心身送于别人,做那终身奴隶,实在蠢得可怜,这几千年相沿未改的帝王专政由来已久,积重难返,自己只管明白,无奈本身力量与必有的条件学识不够,不能联合人民将它除去,更无这大胆勇。本心不愿长期受人压迫凌辱,可是一为平民便受许多欺凌苦难,只得逃人深山去做自了汉,好歹落个逍遥自在,无拘无束,不问贫富劳逸,到底心身安泰,少受麻烦侮辱。所谓名缰利锁,红尘烦恼以及伴君如伴虎等传说,多是过来人的说法,而自古及今许多高人隐士,也多半是由此而来。

  明明深山荒野比城市中生活刻苦得多,就是风景多好,日用衣物也有许多不便,好些必需之品更非个人之力所能生产,为何人山惟恐不深,甚而避世若仇?是什原故呢?那一心向道,意志坚定,专一苦修,心神别有寄托的有道之士本是凤毛麟角,又当别论。同是一个人,苦乐劳逸反其道而行之,以独居深山,离群索居,形影相对为乐,哪有此理?假定没有暴君专政,人人安乐,各以才能劳力取其所得,事情一完,自在逍遥,各随性之所喜,没有欺凌压迫,不论城市山林全是乐土。就

  是性喜登临,那些名山胜景都成了大家暇时随意游赏之地,也不会老死深山不履尘世,专一度那凄凉寂寞的岁月了。因暴君专政,生杀由心,人的富贵穷苦只在他言语指顾之间,贫富贵贱自然不均。加上那些得意奴才和连带的亲友再一作威作福,鱼肉人民,善良的忍气吞声,受到苦痛剥削;好恶的和无业游民便想出种种方法猎取功名财富,巧取豪夺相习成风,上行下效无所不至,于是生出许多贪官污吏、土豪恶霸,看了皇帝的榜样,觉着所用的人也无异于自己的私产和人民奴隶。我是食君之禄,他也吃我的饭,照样可以生杀予夺,为所欲为。

  虽因皇帝没有公布随便杀人的条文,偶然打死几个家奴使女、佃工贫民,或是和皇帝强娶民间妇女、做他妃嫔宫人一样,霸占、强抢人民妻女,也都认为无什相干,成了家常便饭,不以为奇。即或苦主告到当官,被害的如是寻常人民,或是势力较小的对头,机缘凑巧,碰着清官,偶然也能得到一点公道;在他财势暴力、淫威之下,十有八九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能得到几个卖命钱和遮羞钱也就拉倒。否则,当此官贪吏酷之时,一人兴讼,全家失业,一人犯案,四邻不安。好了家产荡然,能保得本身算是便宜;一个不巧,对方来个斩草除根,便是家败人亡。

  被害的再要是他所用下人佃户,官府因自己也是这些地主恶霸一流人物,如与伸冤,无异助长刁风,心中先有主奴偏见,宁使死者含冤、生者被屈,决不帮助弱者。好了令主家给上几个臭钱,一个不好,对方财势再大一点,还要反咬一口,给被害人加上许多罪名,甚或处死,冤上加冤,屈上加屈。这等暴虐无理的现象,人民不能安生,日子一久自然激怒,发生民变,天下大乱。可是起因虽由于人民反抗暴政,将那暴君推倒,在积习相沿与为首的人功利自私、欲望无穷的传统恶习下,他也成了帝王,大众人民夺回来的天下,仍归少数人霸占了去。此时民心厌乱,能得稍安于愿已足,自然无事。而这换汤不换药的帝王君主和他手下同党,大都起自民间,知道一点民间情况,只管争权夺利,自私念重,还能稍微顾全一点大局,好些事虽是假仁假义,肯做总比不做的好。而每一代中,也必有几个来自田野、关心民众的大臣,虽无久远之计,到底还能相安些时。可是开业的君王年老必死,第二代出生年早,那些老人也未死尽,还能照样抄方,做将下去。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