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類書 > 永樂大典 | 上页 下页
卷二千三百六十九 蘇


  永樂大典卷之二千三百六十九〈六模〉

  蘇〈蘇州府二十一〉

  〈封爵蘇州府志封爵與封建。名殊而實不同也故蘇黄門謂上古建封諸侯。棊〉

  〈布天下。植根深固新舊相繼。不可復動。凡地土之所産。甲兵之所聚。悉聽其制。迨夫秦滅六國。廢封建。舉宇内而郡縣之。斯封爵之名。所以異於古〉

  〈昔也。漢初諸侯王。王子侯。功臣外戚。恩澤侯。名曰裂土析疆。然景武之後。令諸侯王不得治民補吏。於是諸侯雖有君國子民之名。不過食其邑之〉

  〈入而已。土地甲兵不可得而擅也。六朝唐宋皆沿襲此法。顧兹吳郡。古號名藩。今考歷代受封之名氏。詳著于篇焉。〉

  〈吳伯。吳太伯與弟仲雍。皆太王之子。奔荆蠻。文身斷髮。示不可用。以避季歷。自號勾吳。荆蠻義之。歸者千餘家。立為吳太伯。太伯卒弟仲雍立。仲雍〉

  〈卒。子季簡傳。季簡卒。子叔達立。叔達卒子周章立。是時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後。得周章。周章已君吳。因而封之曰吳伯。周章。熊遂。柯〉

  〈相。疆鳩夷。餘橋疑吾。柯盧。周繇。屈羽。夷吾。禽處。轉。頗高。句卑去齊去齊卒。子壽夢立。而吳始益大稱王。自太伯作吳。〉

  〈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後二。其一虞在中國。其一吳。在蠻夷。自太伯至壽夢。十九世。吳始大而稱王。壽夢。諸樊。餘祭。餘昧。僚。闔閭。〉

  〈夫差。自壽夢之後。又六世而越滅之。吳王。漢。劉濞。高帝十三年。更以荆為吳國。十月辛丑。立兄合陽侯仲子濞為吳王。王三郡五十三城。都〉

  〈廣陵。景帝三年。濞反。誅。凡四十二年。仲初為代王。後廢為合陽侯。子濞為王。追謚曰吳項王。濞。音帔。普懿反。孫權。漢建安二十五年受魏封。魏〉

  〈曹彪。太祖子。建安二十一年。封壽春侯。徙封汝陽。戈陽黄初三年。徙封吳。歷壽春白馬。改楚王。嘉平元年自殺。𣈆。敬王。晏。武帝子。太康十年受封。〉

  〈食吳丹陽。吳興。三郡。洛京陷。遇害。康帝岳。咸和元年。以皇子封。九年。改封琅琊。猶食吳郡。燕。慕容垂。燕王皝第五子隽雋。僭位所封。齊。明帝鸞。〉

  〈永元元年。以廢受封。梁。蕭岑。梁昭明太子孫宣帝詧之子。河間王改封。字智逺。位至太尉。入隋。封懷義郡公。後魏可博眞。太武帝子。南安王。〉

  〈余。太武帝子。母曰石昭儀。眞君三年。封吳。正平二年。改南安。世祖崩。中常侍宗愛所弑。高宗葬以王禮。謚曰隱。唐。汪華。大業末。起兵新安。號吳〉

  〈王。杜伏威。章丘人。大業九年起兵。唐武德三年封。吳郡志。唐武德三年。以和州緫管東南道行臺尚書令楚王杜伏威為。使持節江淮以南諸軍〉

  〈事楊州州刺史東南道行臺尚書令淮南安撫使封吳王賜姓李氏。李元軌。高祖子。武德六年。十一月庚子。自蜀王改封吳。十一年正月。改封霍〉

  〈王。李元璹。武德七年十一月。徙封紏繆作。八年十二月。疑元軌先名。李恪。太宗子。貞觀十年。正月癸丑。自燕王改封吳。十一年正月。加都督。恪〉

  〈生琨。琨生祗。並嗣吳王。按琨鬱林王。恪次子。武后時。歷六州刺史神龍初。贈張掖郡王。開元中。以子褘貴。追封吳王。琨子祗。褘異母弟。封嗣吳王。東〉

  〈平太守太子賓客子巘。嗣吳王。檢校刑部尚書贈太子太保。按唐蘇端撰李峴碑。峴任高陵縣令。後為宰相以殁。其後縣令蘇端撰碑云。曾祖恪。封〉

  〈吳王。祖琨嗣吳王。父褘信安郡王。而唐書列傳誤為恪孫。吳郡志。唐太宗貞觀十年。子恪封吳王。李榮類補云。蔡王位下。榮未詳。按蔡烈王蔚。高〉

  〈祖子也。李宙。未詳。柳子厚文云。吳王宙。號知聲音。楊行宻。天復二年三月。授檢校太師守中書令東道諸道行營都統封錢鏐。天祐元年四〉

  〈月。以定亂安國功臣越王。改封吳王。三年正月丙寅。始行册命之禮。五代南唐李璟。唐主昇長子。李煜。璟子。李從嘉。煜子。宋。文惠王。〉

  〈元傑。字明哲。太宗第五子。真宗弟。太平興國八年。封益王。淳化五年。徙封吳王。行楊州潤州大都督長史。真宗即位。改兖王。咸平六年薨。贈太尉尚〉

  〈書令追封安王。謚文惠。後改陳王。邢王。徽宗改封越王。宗室。宗絳。太宗曾孫。祖恭肅王。元儼。贈燕王。父允良。熙寧中。以宗絳嗣封吳國以。微宗改〉

  〈封吳王。為周王。榮王。顥。字仲明。英宗長子。神宗兄。累封楊王元祐初。自冀徒對楚王。卒。贈尚書令荊楊冀三州校燕王。謚曰榮。徽宗即位。追封吳〉

  〈王。榮穆王。佖。神宗第九子。初封儀國公。哲宗立。加泰寧郡王進申王。徽宗即位。以帝兄拜太傅。崇寧五年薨贈尚書令徐州牧燕王。謚榮穆。又改〉

  〈封吳王。宣靖王。吳近。高宗憲聖慈烈皇后之父。開封人。以后貴。累官至武翼郎。贈太師。追封吳王。謚宣靖。吳郡王。後魏長孫陵。代人。以軍功〉

  〈封。梁。拓跋善見。即東魏孝靜帝。梁朝以蘭陵公封陳皇子藩。後主第十子。字承廣禎明二年十月封隋大業中為任城令。吳郡志。陳後主第十〉

  〈子。藩封吳郡王。吳國公。後周。尉遲綱。武成元年。追封歷位少傅大司空贈太保謚武公。天和四年立碑。唐。馮盎。武德中。以高羅總管封。〉

  〈尉遲恭。武德五年。以誅齊巢功。八月。除右武侯大將軍封。宗室孝逸。光宅元年。以伐徐敬業功。改封。宗室襘吳王祗弟。封宗室保。玄宗孫封〉

  〈宋。武行德。乾德元年。自韓國徙封。侯童。乾德五年。以太子太師封。苗繼宗。開封人。女為仁宗貴妃。累贈太師吳國公。妃卒。謚昭節。肅王〉

  〈樞。徽宗第五子。崇寧二年九月。以皇子封。三年正月。改建安郡王。進肅王。靖康中。質于金國。莘王。植。徽宗第十二子。大觀二年九月壬申。以皇〉

  〈子授檢校太尉武定軍節度使上柱國累封至莘王。靖康中。壯狩。信王。璩。藝祖七世孫。秉義郎子彦之子。高宗朝。授和州防禦使。俄拜節度使。封〉

  〈吳國公。命不果行。又封崇國公。紹興十五年進封恩平郡王。淳熙十年。卒。追封信王。林希。尚書左丞。累贈太師吳國公。吳公言偃。唐開元。追〉

  〈封吳侯。宋咸平三年。詔追封。吳郡公。唐陸扆。工部尚書。光化三年九月。封食邑一千五百户。宋陸佃。中大夫守尚書左丞。進封吳郡開國公。〉

  〈吳侯。漢。鄧泛。光武封為吳侯。孫策。建安三年。以討逆將軍封。吳郡志。吳孫策。漢建安二年自騎都尉襲爵烏程侯。既破陳瑀。曹操表策爲〉

  〈討逆將軍。改封。吳。孫紹。策子。黄龍元年封。孫英。登次子。孫基。魯王霸子。五鳳中封。魏。孫壹仕魏。封吳侯。吳郡侯。宋。魏憲。顯謨閣直〉

  〈學士。左太中大夫提舉江州太平觀吳郡開國侯。銜見紹興七年重修半塘記。范成大。資政殿學士知福州。淳熙十六年。封吳郡開國侯。胡元〉

  〈質。王野。寳祐二年。拜端明殿學士。封吳縣侯。𣈆。庾水氷。亮弟。以討蘇峻功。封謚忠成。吳郡開國男。唐陸長源。朝散大夫。國子司業。吳縣〉

  〈男。唐。陸元朗。高宗朝國子博士。顧少連。陸兼物。象先曾孫。汜水令。張鎰。正議大夫壽州刺史上柱國開國男。張聿行。尚書工部員外〉

  〈郎衢州刺史開國男。宋。鄭作肅。右朝議大夫直秘閣知湖州軍事主管學事兼管内勸農使開國男。食三百户。麋𤼷。朝議大夫知安慶府開〉

  〈國男。長洲縣男。唐歸崇敬。宋。顔度。中大夫秘閣修撰提舉冲佑觀開國男。鄭起潜。中奉大夫權兵部尚書兼修玉牒官兼中書舍人侍讀〉

  〈直學士開國男。食邑三百户。賜紫金魚。王景。齊太中大夫尚書吏部侍郎兼權中書舍人兼同修國史實録院同修撰兼侍讀開國男。食邑三百户。〉

  〈長洲縣開國子。宋。黄由。華文閣直學士通議大夫知建寧府。婁侯。吳。陸遜。建安二十四年。以平荆州功。拜宜都太守華亭侯鎮西將軍。〉

  〈進封。張昭。黄龍元年。以輔吳將軍。改封邑萬户。張休昭。子嗣封。崑山縣開國子。宋。范之柔。嘉定八年十月郊祀。以禮部尚書兼給事中差〉

  〈充橋道頓𨔄使封。加邑三百户。崑山縣開國男。宋。范之柔。嘉定七年。中奉大夫權刑部尚書。衛涇。鄭准。鄭竦。錢塘王。陳恬。字承惔。〉

  〈後主第十一子。禎明二年立。後卒于長安。錢塘侯。漢。朱隽。字公偉。上虞人。靈帝時。以右中郎將討黄巾。拜右車騎將軍光祿大夫。特進封吳。〉

  〈孫德。皓弟。永安元年冬。十月己丑。封。陽羡定侯。漢。靈帝以荆令尹從高祖撃鍾離昩。及利幾英布侯。二千户。蘌兒嚴侯。漢。轅終古。武帝時。〉

  〈以軍卒斬東越徇北將軍侯。元封元年。閏四月癸卯封。亡後。史記作蘌漢書作蘌。無錫侯。漢多軍。武帝時。以東越將軍。漢兵至。棄軍降侯千户。〉

  〈元封元年封。坐罪免。富春侯。漢。王子玄。河間孝王子。哀帝時封。吳。孫峻。大玄二年冬十月。以丞相封。富陽侯。梁係瑒。以軍功封。子訓嗣。〉

  〈華亭侯。吳陸遜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克漢公安南郡。拜撫邊將軍封毗陵侯。吳。朱治。黄武元年封烏程侯漢孫堅。中平四年。以長〉

  〈沙太守平區星封。子策嗣。孫策。建安二年。自騎都尉襲封吳。孫皓。永安元年冬十月己丑。封。𣈆。周玘。義興陽羡人。以討陳敏定江南功。封〉

  〈廣德侯。吳。徐琨。富春人。破廬江太守李術。遷平虜將軍。封嘉興公。𣈆。顧榮。元帝時追封。子毗嗣。初封嘉興伯。以討葛旟功。嘉興侯。吳。朱〉

  〈桓。嘉興縣子。唐。陸敦信。右侍極兼檢校左相。陸扆。尚書左丞。曲阿縣公。𣈆。檀憑之。封桓玄戰殁。封烏傷新陽鄉侯。漢祖八。河東人。〉

  〈漢光武為威寇將軍。封。建武中就國。傳封三世。國除。遂為烏傷人。烏程東鄉侯。漢。杭徐。丹陽人。為長沙太守與度尚俱坐平盗封吳國公主。〉

  〈宋。長公主。太宗女。眞宗姊也。大中祥符二年。改封斯號。大畏公主。英宗女。哲宗姑。元符三年自楚國改封。崇寧五年十月。改越國公主。神宗〉

  〈女。長公主徽宗女高宗姊紹興中入留宫中適潘正夫。吳郡公主。宋高帝女第五出降褚𥚮之。生淵。後謚曰宣。海鹽公主。𣈆恭帝女。〉

  〈富陽公主。𣈆恭帝女。長城公主。齊武帝女。適何敬容。梁。武帝女。適柳。錢塘公主。齊明帝女。適謝覧。臨安公主。梁。武帝女。南沙〉

  〈公主。梁。簡文帝女。出降𡊮憲旌表。〉

  〈蘇州府志周康王。命大臣畢公。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則旌異善人之居其來逺矣。唐使户部裁損舊制故有綽楔高臺之立。歷代因之。無非欲樹之風〉

  〈聲。大書。特書。庶幾使為善者益顯於當時。而傳於後世其於化民成俗之道懿哉。唐龍朔中旌表常熟縣小山居民龔氏所居。户部奏請敕用𠫇事。〉

  〈夾欄正門閥閲。烏頭。二柱端冒瓦桶。衛以綽楔左右各建臺高一丈二尺。圬以白堊赤其四角。廣狹方正稱焉。〉

  〈陸十七。震澤市民。宋寳祐中父有疾。治療不愈乃刳心食之。父果安瘉。郡守趙汝歷為建旌孝坊。徐如玉。字德珎。杭之於潜徐焱之女也。適同邑〉

  〈謝子昭。升甫。謝早喪。寓郡之夏侯橋西徐氏妙年。守志教子。郡人顧垕。以事上于郡。有司次第以聞。元貞二年十一月。旌表其門。總管董章親書額。〉

  〈延祐六年。判官理公熙重加表飾三山陳仲晦為作節婦傅。湯文英。字孟實。居黄土塔橋。宋紹興間。五世祖玉。自華亭徙姑蘇。以醫藥自給。歲乆。〉

  〈子孫蕃衍。玉嘗手植黄楊于庭曰。吾子孫守行操心。弗墜厥紹。此木當日益盛。目其堂曰存心。元朝後至元初歷二百餘載庭樹陰滿。至文英子孫〉

  〈凡八世同居共爨。先是至順癸酉春。前進士顔堯煥援例舉于學。學上之郡。省憲覈實以聞。後至元戊寅三月。旌表門閭。復其家。翰林學士薩德彌〉

  〈實書其額。張德元。字長卿。大名人。儒家子也。金源氏有國。中進士第。家貧。教授生徒以奉親母焦氏。年老感風疾。手足拘挛德元晝夜不解衣帶。〉

  〈貸息錢召醫。仍齋潔致禱。願以身代。母病果獲愈。皆稱其孝。又四年母卒。治喪盡禮。哀毁尤甚。躬負土為塋高丈餘。攀柏悲號。行路哀之。元貞二年。〉

  〈仕為本路知事寓居在城毛家匯。大德元年十月。以姊張慧亨守節。俱得旌表。張慧亨。德元之姊也。適大名儒士蘇郁。郁字文卿。許魯齋高弟也。〉

  〈至元六年。開國學。魯齋為祭酒舉文卿為助教。十一年五月。卒于官殯燕之柳村。慧亨少年。夫死無子。居喪服闋。姑欲奪其志以配其次子。慧亨憤〉

  〈然曰。吾忍為禽獸行哉。遂斷髮為誓。後歸養於其弟德元。遂終其身。大德元年十月。中書旌表其門。張氏二娘者。吳江十都陳熙載妻。湖州南潯〉

  〈張儒林之女也。孝事舅姑。和睦宗族。夫死無子。父母憐其少。欲為改適。張守志不可奪。乃以夫之侄文煥為子。教養過於己出。逮至成立。而張年已〉

  〈及八十餘矣。元𠧖初。震澤巡檢王守讓。鎮學教諭賈復。為上其事。大德二年。始旌表門開。趙良。字潤卿。常熟人。家素積善。鄉里稱之。大德十一〉

  〈年歲飢。以米二千二百石散濟全活甚衆。有司上其事于省。既旌其門。延祐四年又飢。復以家廪四百三十七石有奇。賑貸於鄉其好義如此。趙〉

  〈淑儀。吳縣一都趙夢炎之女。清獻公之裔孫也。夢炎卧病時年七十餘家貧無醫藥之資。淑儀方十八。乃焚香禱于天。刲其股。父患尋愈。里杜以孝〉

  〈行上其事。時眞定董章為守。俾引見府署。就給綵障製孝女歌仍贈錢帛豚酒。親書孝行于門以旌之。金達可。名弘道。郡人世居婁門之東。自六〉

  〈世祖榮一以來。并同居不異財産。鄉邦稱之。至弘道益以孝義聞。元至正丁亥。有司上其事。官為旌表其門。唐妙堅。吳縣閭門外十一都人。夫張〉

  〈成二病卒今妙堅年二十七。守志至五十四歲。本朝洪武七年。四月初八日。申奉禮部符文以旌其門。黄妙清。吳縣十一〉

  〈都姚榮二妻。夫死。妙清時年二十九。守寡不嫁。年五十七歲。本朝洪武七年。四月初八日。申奉禮部符文。依例旌表。孫妙慧。在郡城寳〉

  〈積寺前。夫陳已乆病死。妙慧時年二十八。寡居守節。至五十六歲。本朝洪武七年。四月初八日。申奉禮部符文。依例旌表。陶氏。崑山三〉

  〈十保嚴華妻。夫死時年二十二歲。終身寡居無二志。後年五十二歲。本朝洪武七年。四月初八日。申奉禮部符文。旌表其門。〉

  〈牧守題名吳郡志吳郡地重舊矣。守郡者。非名人不敢當。𣈆。吳郡太守與會稽吳興三郡為〉

  〈眞二千石。嘗欲以黄門侍郎郗愔為吳郡守。愔自以資望少。不宜超莅大郡。乃改臨海。蘇峻平將以孔坦為吳郡。自陳吳多賢豪。而坦年少未宜領之。亦改吳興〉

  〈蕭子範為蔡令。撰辭吳群表。略云。全吳奥區。地迫都輦。譬彼西京。則扶風馮翊。方之洛下。則穎川河内。自非時兩之政。解繩之才。寧可奉共理之。言承河潤之㫖。〉

  〈白樂。天少時。嘗言異日首獲蘇杭一郡足矣。後三十七年。始佩蘇印。又謂豈始望及此。吳郡太守。為古今貴重。於此可以槩見。漢末分吳會。時但稱會太守。後漢始〉

  〈有吳群太守。𣈆時有吳國。則曰吳國内史。或曰郡守。唐號蘇州刺史。或稱吳郡太守。或兼江東采訪使。或稱吳郡采訪使。今採摭諸史。及他記載中顯有名稱者。立〉

  〈牧守條。本朝稱知蘇州。今稱知平江府事。具題名記。吳郡自古皆名人為守。既略編叙見牧守門。宋朝郡將則題名石具焉。中更兵燼。石乆不存紹興十〉

  〈五年。王㬇始追輯。自至道年陳省華始。而石林先生葉夢得為之記。今録葉記於注下。而列題名於後。平江吳故都控帶楚越。形勢風物。自為一都會。宋朝命〉

  〈守。多一時聞人。令寳文閣直學士王公顯道。由工部侍郎鎮。適當兵火擾攘之後。前此臨治者。類急於招集流亡。撫綏彫瘵。未暇盡舉其所當為。至顯道曰。天〉

  〈下今定矣。化行自内始。相與奉承維持。輔成永世之業。實在四方之政。於是官隳而廢職者。民奸而干令者。一董振之。凡閭里疾苦。朝聞夕行。異時調度不給。〉

  〈或不得已取於民皆罷之。未幾。咸信且畏。上下秩秩有序。蠹弊剗菄。幽枉宣達。府庫有餘積。而斂不加廣。益修城池。興學校。嚴舍館以待賔旅之至。朞年。郡以無〉

  〈事。先是高祖太師景德中。嘗領是邦。至嘉祐中伯祖侍郎復繼之。建顯道百餘年間。王氏之為平江者三皆有績在人。士大夫以為美談。郡舊有太守題名記。〉

  〈先後迭代次序惟謹。亡於煨燼。顯道訪之。乆不得乃更代名。追修故事。以遺來者。而求文於余以識其始。惟善惡之在天下。固不可欺也未嘗無公論。然必待〉

  〈乆而後能定。彼翕翕徇俗。掠取湏史之譽。與其設施或未能窺其成。而妄意有不滿者。徐以占於後。則昭然如黑之與白。其誰敢誣。今郡為題名記。〉

  〈所在而有。豈是表姓氏。紀歲月而已哉。抑善者其傳猶未泯。吾得以考。其不善者。推其所以失。亦足以戒。各以效其材而成其志。則雖遐方幽逺之〉

  〈邦。可使如在輦轂。而况其近者乎。乃為之書。且以塗之言得於顯道者載焉。紹興十五年十月望。觀文殿學士左通議大夫提舉臨安府洞霄宫。葉〉

  〈夢得記。秦。殷通。會稽假守。項梁。下相人。籍之季父。二世元年七月殺殷通。自為會稽守。西漢。嚴助。吳縣人。武帝時太守。有傳。吳郡志。嚴〉

  〈助。嚴夫子子也。郡舉賢良。對策百餘人。武帝善助對。擢為中大夫。時征伐四夷。開置邊郡。助與大臣辨論。中外相應以理義之文任用尤親。助侍燕〉

  〈從容。上問居鄉時。助對為友婿富人所辱。上問所欲。願為會稽太守。於是拜為會稽太守。數年。賜書曰。君厭承明之廬。勞侍從之事。懷故土。出為郡〉

  〈史。會稽東接海。南近諸越北枕大江。開者闊焉。乆不聞問。其以春秋對。助上書謝。復留侍中。元一統志。嚴助。漢武帝時。拜會稽太守。按王象之紀〉

  〈勝書。助為守事在紹興。而不書於平江。今按助本傳既云吳人。而武帝問所欲。助對願為會稽太守。於是拜為會稽太守。數年不聞問。賜書曰。制詔〉

  〈會稽太守。君厭承明之廬勞侍從之事。懷故土出為郡史。以此考之。助本吳人。懷故土而守會稽。武帝所賜制誥之語有曰會稽東接於海。南近諸〉

  〈越。北枕大江。則助之守會稽。在吳而不在越明矣。王象之書於紹興非是。又按助傳郡舉賢良。對策百餘人武帝善助對。擢為中大夫。建元三年。東〉

  〈甌告急於漢。乃遣助以節發兵會稽。會稽守欲不為發。助乃斬一司馬。諭意發兵浮海救東甌。事在為會稽守之先。朱買臣。吳縣人。武帝里太守。〉

  〈徵為主爵都尉。吳郡志。朱買臣。字翁子家貧好讀書。不治産業常艾薪樵賣以給食。檐東薪行且讀書。吳妻羞而去。買臣後至長安會嚴助貴幸。薦〉

  〈買臣召見。說春秋。言楚詞。帝甚悦之。拜中大夫。因言東越可破之策。拜會稽太守。撃破東越。徵為主爵都尉。子山拊官至右扶風。前漢朱買臣。吳〉

  〈郡人。武帝時為會稽太守。治吳。先是東越數反覆。買臣因言故東越王居泉山。一人守險。千人不得上今聞南徙五百里天澤中。今發兵浮海直指〉

  〈泉山。列兵席卷可破滅也。乃拜買臣會稽太守。帝謂買臣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綉夜行。今子如何。詔買臣到郡治樓船。備粮食水戰具須詔書軍〉

  〈到輿俱進。初買臣昔嘗從會稽守邸者寄居飯食及為太守。衣故衣。懷其印綬。步歸郡邸。直會稽上計史等群飲。買臣入室中。守邸與共食少見其〉

  〈綬。守邸恎之。前引其綬視其印。會稽太守章也驚出語上計掾吏皆醉。大呼曰。妄誕耳。其故人素買臣者。入視之。還走疾呼曰。實然。坐中驚駭白〉

  〈守丞。推排陳列中庭拜謁。買臣徐出户。有頃。長安厩吏乘駟馬車來迎買臣遂乘傳去。居歲餘受詔將兵與横海將軍韓說等俱撃破東越有功。徵〉

  〈入為主爵都尉。列於九𡖖馬。顔駟。周君。越絶書。陽朔三年。太守。造母陵道。會稽志。陽嘉二年刻石。旌表義里。秋君。王莽始建國二年太守。事〉

  〈見彭修傳。許時。越絶書。太守府大殿。更始元年太守。許時燒。東漢。任延。更始元年都尉。建武初。微為九眞太守。謝沈後漢書。延為東部都尉。〉

  〈李君。越絶書。更始五年太守。李君治東倉為屬縣屋。按史。寳光武建武三年。黄讜。建武十四年太守。汝南人。署包咸為户曹史。轉主薄。北部〉

  〈督郵鍾離意署中部督郵。宰鼍鼌。建武中會稽都尉行太守事。功曹彭修。主簿鍾離意。第五倫建武中元元年拜會稽太守。明帝永平五年坐〉

  〈法。徵詣廷尉。有傳署督郵謝夷吾為主薄。鄕嗇夫鄭弘為督郵。舉許武孝廉。尹興。楚王英謀反。陰疏天下善士有興名。及楚事覺。與門下掾陸續〉

  〈主薄梁弘。功曹史駟勲。俱詣建尉獄後赦還鄕里見續傳。按楚王英廢徙丹陽。在明帝永平十三年。綱目誤以興為吳郡太守吳郡志。尹興為吳〉

  〈郡太守。楚王英陰結天下名士。興在録中。英敗明帝徵興及掾史五百餘人詣建尉考治。門下掾陸續。主簿梁宏。功曹史駟勲。備受五毒。終無異辭。〉

  〈續母自吳來𨿅陽。作食饋續。續雖見考。辭色未嘗變而對食悲泣不自勝。治獄使者問其故。續曰。母未不得見。故悲。問何以知之。續曰。母截肉未嘗〉

  〈不方。斷葱以寸為度。故知之。使者以狀聞。上乃赦興等。黄競。舉郡史楊羡。許荆。孝廉。和帝時。荆為桂陽太守。競。一作兢。慶鴻。何敞。傳作慶弘。〉

  〈張霸。和帝永元中太守。在郡十年。有傳。馬棱。和帝時太守。有傳。蔡君。河内修武人。安帝元初中。以平寇功。府守吳郡。復牧青州。子湛歷槀長。迁〉

  〈高邑令。史民為立碑頌。後拜并州刺史。碑在眞定。寧帝光和四年立按碑云。符守吳郡。安帝時。郡寔未分。當作會稽是。趙牧。安帝時太守。有傳。〉

  〈苦均。注史記。鄭樵氏族略云苦灼。成公浮。刺史歐陽參。奏浮贜罪。收倉曹椽戴就於錢塘縣獄。幽囚考掠。就終不屈。徵浮還京師。吳。劉府〉

  〈君。順帝永建四年。奏分吳郡。王衡。順帝永和三年。郡丞羊珍反。衡破斬之。韓整。按唐春申君碑云。韓整守吳。創吳伯之廟。吳會稽太守濮陽興〉

  〈問書佐山陰朱育曰。首韓吳郡問士於劉聖傳。殆即整也。朱梁。本名肇避和帝諱改馬。正議大夫。治書御史中丞。尚書冀吳二郡太守。吳郡朱氏。〉

  〈多其後也。見續記。蕭氷。杜陵人。吳郡太守。子苞。中山相。梁武帝。冰十三世孫也。見唐宰相表。郭君。東海人。順帝漢安二年。舉費鳳孝廉。見熹平〉

  〈六年費鳳碑。薛固。桓帝時太守。事見开崇傳。麋豹。桓帝永興二年。建泰伯廟於閻門外。有傳。功曹唐景。范君。龍舒人。靈帝中平二年。十一〉

  〈月。為故外黄令。郡人高彪立碑。東門奐。有傳。李肅。穎川人。桓帝時太守舉陸康孝廉。肅後坐事誅。康為歙尸送喪還鄕行服。徐參。有傳。許〉

  〈貢。獻帝興平二年。奏分烏程縣為永縣。朱治。興平二年。治破許貢於由拳。以吳郡都尉令太守事。有傳。陳瑀。獻帝光漢元年。拜議郎安東將軍。〉

  〈行吳郡太守。建安二年。孫策破瑀於海西。瑀領郡六年。詳見本傳。盛憲。有傳。以高岱為上計舉孝廉。僮和。芮祉。有傳。孫堅薦為九江吳二郡〉

  〈太守。滕胤。獻帝時太守。有傳。曹君。魏曹休祖父。嘗為吳郡太守。休後至郡守舍。見祖父畫像。下榻涕泣同坐者嘉歡焉。休字文烈。搡族子。時天〉

  〈下亂。年十餘歲喪父携母客吳還魏官至長平侯。楊州牧。謚壯侯。吳。吳展。賀邵。孫休即位。以散騎中常侍。出為吳郡太守。在郡六年。謝朂。〉

  〈太史亨。𣈆。張澄。郵人。有傳。胡冲。傳咸。殷祐。有傳。永嘉六年驃騎常侍。嘉興伯顧榮卒。祐上表請加贈典。右西𣈆太守四人。外有江灌。賀〉

  〈循不之官。并誤載韓友。當爲殷祐占卜。今削去。江灌。字道群。陳留圍人。直從弟自尚書中護軍。為吳郡太守。加秩中二千石。未拜卒。賀循。字彦〉

  〈先。會稽山陰人。太傳邵之子也。歷陽羡武康二縣令操尚高厲不污。陳敏之亂。敏破除吳國内史不就。建武初。為中書令。以疾固辭。轉太常。領太子〉

  〈太傳。太興二年卒。贈司空。謚曰穆。熊按建武以前當云太守。建武已後當云内史。傳多互書之。鄧攸。元帝太興二年。關倉賑饑。有傳。張茂。永昌〉

  〈元年。王敦將沈克害之。有傳。應詹。後軍將軍。元帝时為此官。有傳。樂謨。征虜將軍。渡江後為此官。有傳。趙穆。冠軍將軍。明帝師。庚氷。成帝〉

  〈咸和三年。蘇峻兵亂。氷素郡奔會稽。以蔡謨為内史。有傳。蔡謨。有傳。虞潭。鎮軍將軍。一云鎮東。為太伯立碑。庚闡製文。以前後功進爵武昌縣〉

  〈侯。食邑一千六百户。咸和九年。獻白鵝。白𪋀。咸康元年。為衛將軍。或云右將軍。王恬。後將軍。咸康七年。吳縣木連理恬以事聞。荀羡。建威將軍。〉

  〈穆帝永和五年。授北中郎將。徐兖二州刺史。庚義。建威將軍。王洽。建武將軍。徵拜領軍升平二年半。有傳。庚希。輔國將軍衰帝隆和元年。為〉

  〈北中郎將。徐兖二州刺史。荀蕤。建武將軍。簡文帝時内史。刁彞。寧康元年。轉北中郎將。徐兖二州刺史。峯淵太元中卒。郡人。譙敬王恬。左〉

  〈衛將軍。太元十五年卒。王珣。輔國將軍。太元十五年。徵為左僕射。何澄。冠軍將軍。孝武時為此官。太元中。徵拜尚書。王愷。太元末侍中。出為〉

  〈内史。虞嘯父。隆安初。徵輔尚書。未發。為王廞聚兵。厥敗免死。桓謙。輔國將軍。隆安三年。孫恩亂。出奔無鍚。𡊮山松。隆安五年。孫恩害之。王誔。〉

  〈隆安七年内史。按隆安止五年。此誤作七年。未詳。王愷。元興三年後為吳郡。張敞。吳縣人。桓帝時太守。吳郡志。郡人。亘元篡位。敞為尚書。以〉

  〈答事忤元。敞表獻忠疑事。平為吳郡太守。事見南史。敞子郡傳。而子裕傳乃云為吳國内史。敞子孫至宋齊之後蓋昌。為吳大家云。司馬允之。輔國〉

  〈將軍。王侃。王劭。建威將軍。王薈。建威將軍。朱騰。建威將軍。沛郡沛人。孫齡石仕宋。謝襄。王默。卲于。吳國内史。加二千石。左光祿大夫。〉

  〈虞谷。王邵以下。未詳時代。故列於義熙之前。魏咏之。征虜將軍。義熙元年内史。王弘。義熙十一年。徵為太尉長史。𡊮湛。義熙十二年。轉尚〉

  〈書右僕射。劉柳。後將軍。義熙十二年。以尚書令都鄕侯。卒。右建武已後内史三十人。外有孔坦。顔含。王謐。皆不之官。王廞。沈充。皆叛臣也。故不書。及削〉

  〈去。顧秘。吳興太守。庚闈。字仲初。撰楊都賦。歷司空從事中郎。為内史。虞潭製太伯碑文。世說釵録誤云。闌為吳國内史。其郗鑒劉牢之。王允之。〉

  〈置於别卷云。孔坦。字君平。會稽山陰人。愉從子也。歷尚書左丞。陶侃欲授豫章太守。坦辭母老不行。臺以為吳國内史。吳多名族。而坦年少。改授吳〉

  〈興内史。顔含。字弘都。琅琊莘人。歷太子中庶子。討蘇峻功。封西平縣侯。拜侍中。除吳國内史。王導問含曰。卿今䇐名郡。政將何先。答曰。王師歲動。〉

  〈編户虛耗。南北權豪。竟招游食。國弊家豐。執事之憂。且當悉化勢門。使反田桑。數年之間。欲令户給人是。如其禮樂。俟之明宰。含所歷簡而有恩。明而〉

  〈能斷。然以威御下。導歎曰。顔公在事。吳人歛手矣。未之官。復為侍中。國子祭酒光祿勛卒。謚曰靖。王謐。字𥡖逺。琅邪臨沂人。丞相導之孫。父邵謐〉

  〈出後協襲封武岡侯。自侍中拜吳國内史。未至郡。留為中書令。義熙三年卒。謚文恭。宋謝奉。字弘道。會稽人。仕至吳郡丹陽尹。吏部尚書。見眞〉

  〈誥。奉。山陰人。祖端。父鳳。奉與謝安桓温同時。亦不云守吳郡。何叔度。丘淵之。孟顗。永初二年。白烏見婁縣。顗獻于朝。王韶之。劉式之。左〉

  〈衛將軍。江夷。景平二年。徐佩之。元嘉三年誅。劉損。殷穆。元嘉十五年卒。庾登之。劉斌。元嘉十七年十月誅。劉禎。元嘉十八年。鹽官〉

  〈獲白雀。禎獻于朝。二十四年。白崔産鹽官又獻之。羊玄保。元嘉中。在郡行鄉射禮。加秩中二千石。吳郡志。玄保歷吳郡太守。文常以玄保廉素〉

  〈寡欲。故頻授名郡。為政雖無殊績。而去後常必見思。顧琛。寧朔將軍。孝建元年。以起義功。封永新縣五等侯。王僧達。征虜將軍。主簿顧曠。〉

  〈王翼之。大明二年。白燕産郡城。翼之獻于朝。王曇生。顧覬之。左軍將軍。大明四年。始平王子鸞。襄陽王東中郎将。大明四年。授改封新安王。〉

  〈以冠軍長史蕭惠開行吳郡事。五年。遷南徐州刺史。永嘉王子仁。大明五年。授中郎將。吳郡太守。六年。遷丹陽尹。顧覬之。大明八年再任。謝〉

  〈莊。大明中郡守。廢帝即位。攻中書令。顧琛。廢帝初郡守。泰始二年據郡應昔安王。子勛兵敗。奔會稽。張永。明帝泰始二年。加冠軍將軍。假節吳〉

  〈郡太守。率軍東討。又北撃彭城。按水未嘗理郡。假節。猶言假守。顧覬之。左將軍散騎常侍。泰始二年再任。六月。白烏見海鹽。覬之以獻。十月轉〉

  〈湘州刺史。王琨。冠軍將年。泰始四年郡守。遷中領軍。王延之。泰始七年。木連理生錢塘。延之以聞。褚淵。張永。再任後廢帝即位。進右光祿〉

  〈大夫。領本州中正。出為吳郡太守。秩中二千石張緒。元徽中。由侍中為郡守。劉遐。昇平元年十二月。郡人張瓌殺之。張瓌輔國將軍。昇平元〉

  〈年。授封義城縣侯。陸仲元。𡊮洵。柳世隆。左將軍加秩中二千石。齊建元元年。為南豫州刺史。何戢。右宋永初以來。太守三十人。外有王〉

  〈曇首。謝述。二人不任。王曇首。大保弘之弟。宋太子詹事。時弘録尚書事。又為楊州刺史曇首為上所親委。彭城王義康。又欲得楊州。以曇首居中分〉

  〈其權任。愈不悅。固乞吳郡。文帝曰。豈有欲建大夏而遺其棟梁者哉。賢兄比屢稱疾固辭州任。將來若相申許此處。非卿而誰。時弘乆疾屢遜位不〉

  〈許。謝述。字景先。陽夏人。宣城内史允之子。有心虛疾。性理時或乖謬。除吳郡太守。以疾不之官。齊。張岱。郡人。建元元年。出為左將軍。吳郡太〉

  〈守。二年。為中護軍。蕭順之。安陸昭王緬。輔國將軍。永明元年。轉郢州刺史。沈文季。左將軍。永明元年太守。三年。進號平東將軍。四年。遷會稽不〉

  〈就。王慈。建武將軍。永明中太守。江斆。永明七年。錢塘縣獲蒼玉璧一枝。斆獻于朝。邵陵王子貞。東中郎將。永明十年太守。郡丞王思逺行郡〉

  〈事。南康侯子恪。輔國將軍。建武中郡守永泰初。王敬則反。以奉子恪為名。子恪棄郡入朝。以為太子中庶子。泉陵侯子操。永泰元年郡守。張〉

  〈瓌。平東將軍。永泰元年郡守。王敬則反。棄郡免官削爵。蔡寅。和帝中興元半十月。棄郡赴降。右建元以乘。太守十一人。李元履。臧盾。仁威〉

  〈將軍。天監五年郡守。王騫。天監五年。自東陽太守遷。王份。續高僧傳。釋僧若。住虎丘東山精舍。琅邪王斌守吳。每延法集還都謂知己曰。在郡〉

  〈賴得若公言𧬞。大志衰老。天監八年。若為郡僧正。熊按斌與份同。盖一人。即王份也。𡊮昂。仁威將軍。天監八年郡守。十一年入為五兵尚書。張〉

  〈充。雲麾將軍。天監十一年郡守。十三年卒于郡。蕭山則。四公傳。武帝時吳郡守。臨賀王。正德。信武將軍。南史云。中大通四年。與梁書不合。王〉

  〈暕。雲麾將軍普通三年徵為尚書左僕射。蔡撙。宣毅將軍。普通三年郡守。四年卒。何敬容招逺將軍普通四年郡守大通二年徵為中書令。〉

  〈吳郡志。為吳郡太守為政勤恤民隱辯訟如神。視事四年。治為天下第一。吏民詣闕請樹碑。詔許之。蕭子恪。寧朔將軍大通二年郡守。三年卒。〉

  〈南浦侯推。戎昭將軍。王規。謝舉。雲麾將軍。大同三年郡守。五年十二月。入為侍中。𡊮君正太清三年三月。迎降侯景。安陸王。大春。吳州刺〉

  〈史。太清三年七月。南海王。大臨。安東將軍。太寳元年郡守。二年遇害。張彪。太寳二年郡守。張𤩶。字公直。未詳何年。王僧智紹泰元年十月。〉

  〈裴忌襲破之。奔吳興。吳郡志。僧辯之弟。為吳郡太守。陳霸先殺僧辯。僧智據城拒守。霸先遣將軍裴忌攻之。僧智奔吳興。裴忌。紹泰元年㨿郡。〉

  〈陳永定元年。徵為左衛將軍。吳郡志。字無畏。聦敏有識量。初武帝詸王僧辯。僧辯弟僧智舉兵據吳郡。帝命忌勒精兵自錢塘直趣吳郡。夜至城〉

  〈下。皷譟薄之。僧智疑大軍。智輕舟奔杜龕。帝嘉之。表授吳郡太守。右天監以來。太守二十人。刺史一人。總二十一人。周鐵虎。周文育。右信〉

  〈義太守二人附此。陳。沈君理。吳郡志。字仲倫。永定元年。為吳郡太守。時兵革未寧。百姓荒弊。君理總集士卒。修飾器械。深以幹理見稱。徐度。〉

  〈鎮東將軍。永定三年。郡守。子敬成監郡。鄱陽王。伯山。東中郎將。天嘉元年郡守。六年十二月。授平北將軍。南從州刺史。孫瑒。安東將軍。天嘉元〉

  〈年十二月。徵為中護軍。宗室𣈆安王。伯恭。平東將軍。天嘉六年郡守。太建元年七月。為中護軍。進號安南將軍。吳郡志。字肅之。為吳郡太守。時〉

  〈年十餘歲。留心政事。官曹緝理。宗室永陽王。伯智。天嘉中。為吳郡太守。間陸慶之名。欲見不可徃。慶宗人陸榮宅。穿璧觀之。其好賢如此。按南史〉

  〈儒林傳。末附載陸慶事。但稱永陽王無名。檢永陽王伯智傳。少敦厚有器局。愽涉經史。疑即其人。第傳不載。其為吳郡。蓋疏略矣。長沙王。叔堅。東〉

  〈中郎將。太建元年郡守。四年正月為宣毅將軍。江州刺史。宗室衡陽王。伯信。守吳郡。舉郡人張乾孝廉。未詳何年。本傳不著。蕭瓛。安東將軍。禎〉

  〈明元年。授吳州刺史。隋開皇九年兵敗。執送長安。右陳永定以來。太守八人。刺史一人。外有𡊮憲不之官。沈恪陳詳官於鄱陽。𡊮憲。字國章。父〉

  〈君正。吳郡守。憲尚梁簡文女南沙公主。太建六年。除吳郡太守。以父任固辭改授南康内史。沈恪。字子恭。吳興武康人。陳永定三年。除吳州刺史。〉

  〈有詔追還。行會稽郡守。尋除會稽太守。遂興侯。詳。字文幾。高祖逺族。貞威將軍。通直散騎常侍。天嘉三年。出為吳州刺史。戰敗死。隋皇甫績。〉

  〈𣈆州刺史。移開皇十年在任。吳郡志。字公明。陳平為蘇州刺史。高智惠等作亂。與績相持八旬。積撃破之。劉權。宗城縣公。開皇十二年刺史。〉

  〈吳郡志。字世畧。開皇中。為蘇州刺史。時江南初平物情尚擾。權撫以恩信。惎得民如。陳子邁開皇中刺史。創無錫善寂僧院。李顯銀青光祿大夫〉

  〈大業四年郡守。見横山舍利塔銘。右刺史三人。太守一人。舊志誤載楊异字文二人。楊异。字文殊。隋平陳改東陽州為吳州。開皇十二年。异〉

  〈字工部尚書。為吳州總管。二十年卒官。宇文字公輔。開皇二十年。自代州總管移吳州。大業初。改吳州為越州。异為刑部尚書。唐聞人嗣〉

  〈安。唐史武德四年。杜伏威將王雄誕。招降吳郡。賊帥聞人遂安於崑山通玄寺。釋惠旻傳。蘇州總管間人嗣安。迎請出山。李廉。釋惠旻傳。刺史李〉

  〈廉。薛通。王榮等。深相器重。疑即李孝廉也。薛通。慧聚寺釋智周傳。武德五年七月。終於大策城南。武州刺史薛士通舍。疑即薛通也。王榮。右〉

  〈四人唐初在任。恐皆僞官也。李世嘉。武陽公。蘇州都督。武德七年。迎釋智琰還虎丘。按唐表。李嘉隴西人。興聖皇帝出姑臧房蘇州刺史。張有〉

  〈德。南陽人。鄧公暐之祖。蘇州刺史。見說纂。又按舊書暐傳云。祖德政武德中鄆州刺史。吳郡志楊志。梁知微。陰崇。劉微。江東采記使燕王。靈夔。〉

  〈高租第十九子。新唐書本紀貞觀十年正月癸丑從封靈夔為燕王。恪為吳王。三月癸丑。出諸王為都督。十一年六月代襲蘇州刺史。十三年二月〉

  〈罷。代襲之。制進封魯公。江王。元祥。貞觀十一年。自許王册授使持節蘇州諸軍事蘇州刺史。改封江王。高宗朝。金州刺史。按高僧傳。元祥以貞觀〉

  〈十九年。迎請僧惠旻於海虞。膝王。元嬰。高租第二十二子。永徽三年。自金州刺史遷蘇州。又轉洪州都督郎餘慶。李孝廉。儀鳳三年二月。移〉

  〈越州。貶平州刺史。曹王明。調露中刺史。永隆元年十月。隆封零陵郡王。黔州安置。永淳元年自殺。長子孔禎吳江有祠。𡊮誼。開耀初刺史。見通〉

  〈鑒。按本傳在神功中。神功在開耀後。十六年。司馬張沛。燕王。靈夔。高宗東。又以太子太師授蘇州刺史。按韓王元嘉傳。時武后臨朝攝政。欲順物〉

  〈情。雖外示尊崇。寶無所綜理。澤王。上金。高宗第三子。文明元年。蘇州刺史。𡸁拱元年。改陳州。胡元禮。神龍三年八月。改越州。移廣州都督。張〉

  〈廷珪。開元五年奏復置海鹽縣頭陀寺碑作。六年九月具衛。按本傳歷沔蘇宋魏等州。李無言。間元十七年刺史按龍興寺碑稱皇三從叔。莊〉

  〈肅。開元中刺史。房琯綦母潜皆客其門。任昭慶。開元中刺史。天慶觀有祠堂。張均。吳從衆。開元二十八年。割太湖洞庭三鄉。興吳興互換。按〉

  〈是時兼采訪使。右武德以來。都督一人。刺史十六人。内燕王靈夔再任外。有李勣。貞觀十一年六月。以光祿大夫為蘇州刺史。改封英國公。勣以〉

  〈有功。不願逺闕下。乃已。見會要。劉微。字可大。河南人。吳郡太守。江東採訪使。岑軻。張愿。襄陽人。丞相東之孫。吳郡太守。江東採訪使。見宰相〉

  〈表。武遷。字代宗。吳郡太守。贈太子賓客。按唐說纂逸其姓。趙居貞。定州鼓城人。圃子祭酒冬曦之弟。天寳九載。二月。自楊州長史遷吳郡太守。〉

  〈十載正月。封四海為王。分遺官祭告岳瀆。居貞被命祭會稽山神永興公。用三月十七日。一時禮册。是年又立春申君廟碑。中散大夫守吳郡太守。〉

  〈兼江南道採訪處置使。舊志云比部郎中奏割崑山嘉興海鹽三縣地。置華亭縣。又於海監置寧海鎮。蕭誼。職方郎中。江東採訪使。畢炕。河南〉

  〈偃師人。户部尚書構子。歷兵部員外郎吳郡太守。兼採訪使。天寳末。為廣平太守。拒安祿山。城陷。覆其家。一云東平人。李希言。鄭王元懿嫡孫。襲〉

  〈封嗣鄭王。天寳中。吳郡太守。兼採訪使。乾元元年。以禮部侍郎改浙江東道節度。越州刺史。事見攻守攷。崔巽。按崔玄暐。博陵安平人。相武后。博〉

  〈陵郡王暐生𤧏。汾相等州刺史。瑶長子巽。常州刺史。見宰相表。天寳十五年。授吳興太守。遷右衛將軍。吳興統記。乾元元年。鄭炅之。乾元元年。吳〉

  〈郡太守兼採訪使。張說撰郡人張從師墓表云。御史中丞鄭吳之。辟為從事。顧况乾元寺記云。節度使。右天寳以來。太守十人。天寳元年。改州〉

  〈為郡。刺史為太守。外有韋陟不任。韋黄裳。乾元元年。十二月甲辰。以昇州刺史徙蘇州刺史。浙西節度使。張義方。郡人。歷蘇壽邢漢滑五州刺〉

  〈史。贈太常卿。韋之𣈆。上元中。蘇州刺史。與韋元甫。李烜。杜鴻漸。韋係。徐浩。會於洪州。獨孤及作豫章冠蓋盛集記。又按唐史。上元元年。劉辰將張〉

  〈景超據蘇州。楊持壁僞稱刺史。李刺史。名缺。裏武人。蘇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按獨孤及作集。公為郡日。值海寇之亂。事平徵還。道率。贈吏部侍郎。又〉

  〈代房琯撰祭文。稱其孝友慈惠。公廉貞直。且云姑蘇之役。奸鋒構難。公秉義勇。誅其渠魁。海寇圍逼。句吳震駭。公率羸師。堯翦大敵。奇謀生於死地。〉

  〈貞節見於孤城。殷刺史。名缺。永泰元年。自蘇州刺史移衢州。韋元甫。大曆三年正月。徽為尚書左丞。按贊寧高僧傳永泰元年。廉使韋元甫表〉

  〈請湖州法華守釋大光。為六郡别勑道場。持念之首。李栖筠。大曆三年二月。以常州刺史徙蘇州。兼御史中丞。浙西圑練觀察使。本傳云。都團練〉

  〈使。六年八月入為御史大夫。柳識琴會記。大曆六年。浙西觀察蘇州刺史。兼御史大夫。贊皇公祗命。朝于京闕。春正月。次于朱方。刺史樊公置酒。二〉

  〈公逓相弦琴。識為之記。在任。表劉太眞為常熟令。蕭定。吳興志。永泰二年。自信州刺史授湖州。又遷宋州。吳興統記云。大曆六年。自宋至湖。又遷〉

  〈蘇州。李丹。父詳。太子少保。丹蘇州刺史。浙西觀察使。著蘇州聖賢篆墓記一卷。表云。岑子濠州刺史。出姑盛大房興聖皇帝之後。李涵。大曆〉

  〈七年二月。以兵部侍郎為蘇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浙西觀察使。十一年四月。除知臺事。充京畿觀察使。按獨孤及撰其父少康神道碑云。七年五〉

  〈月。由兵部侍郎為御史大夫。又建中三年五月。中書門下。奏得蘇州刺史。兼御史大夫知臺事李涵等狀。釐革到諸道觀察使料錢。辟水康令吕〉

  〈渭為支使。李昌。大曆十三年四月丁亥。以浙西觀察留後。為蘇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浙西都圑觀察使。韓滉。建中元年正月。由𣈆州刺史。領〉

  〈浙江東西郡圑練觀察。不带兼官。尋加銀青光祿大夫。二年五月。加檢校禮部尚書。兼御史潤州刺史。鎮海軍酆度使。依前浙江東西道觀察等使。〉

  〈按通鑒大曆十四年十一月。由𣈆州刺史。除蘇州刺史浙江東西觀察使。熊按十四年。除德宗建中元年。任自饒州刺史轉蘇州丁毋憂。起為江陵〉

  〈少尹。李復。韋應物。左司郎中。貞元初刺史。吳郡志。貞元初。為蘇州刺史。工詩。世號韋蘇州。唐史不為立傳。識者恨焉。張丹元。貞元初刺史。〉

  〈孫晟。信州刺史改蘇州貞元四年七月。移刺桂州。桂管觀察使。齊抗。貞元八年二月。自蘇州刺史遷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于崸。駕部郎中。〉

  〈出為湖州刺史。貞元八年改蘇州。朝議大夫。守蘇州刺史護軍。賜紫金魚袋。吳郡志。字允文。德宗時為蘇州刺史。罷滛祠。濬溝澮。端路衢。為政〉

  〈有績。然暴横少恩。嘗為觀察使所劾。李事舉。趙郡人。按李觀浙西觀察判官廳壁記。太原王公廉察之七年。署監察御史。李事舉為觀察判官。從〉

  〈事浙右十有餘載。九年冬。蘇州刺史有丁憂去官連城。命事舉來撫吳人。德美矝人。化變憸人。如春之和。吳人樂康。按觀察使王緯嘗奏劾于崸。〉

  〈豈崸去官後。而事舉攝郡爾。韋夏卿。貞元八年四月。由給事中出為常州刺史。十年。以㝡轉蘇州。崔衍。江州刺史移蘇虢二州。宣歙池觀察使。〉

  〈貞元二十六年。加工部尚書。按顧况記云。博陵雀端公。自憲臺出九江。涉吳換號。三牧作人。仁聲上騰。授宣歙等州都團練觀察使。庚辰五月記當〉

  〈是貞元十六年。李素。元和二年。以度支郎中。衢州刺史遷蘇州。正月到任。九月李錡反。鎮將志安執素。錡敗還州。賜紫衣金魚袋。三年開常熟塘。四〉

  〈年二月十八日立碑。改河南少尹卒。王仲舒。元和初。由峽州刺史遷婺州。在職五年。賜紫金。又改蘇州。入為中書舍人。十五年。除洪州刺史。按〉

  〈仲舒祭相國權公文云。使持節蘇州諸軍事。守蘇州刺史賜紫金魚袋。在元和十四年七月。又光福寺題名。仲舒所書。係元和四年。當考。吳郡志。〉

  〈字弘中。自婺州刺史徙蘇州。隄松江鳥路。變屋瓦。絶大災。賦調常與民為期。不擾自辦。穆宗每言仲舒之文。最宜為誥。有古風。召為中書舍人范傳〉

  〈正。元和四年八月。自歙州刺史改湖州。六年二月十一日遷蘇州。李紳集云。元和七年傳正為郡。吳郡志。字西老。為蘇州刺史。有殊政。進拜宣歙〉

  〈觀察使。在劉禹錫後。張正甫。由鄧州刺史轉蘇州。元和八年十月。遷湖南觀察使。韋覬。中大夫上騎都尉。守蘇州刺史。除給事中。元錫。按戎〉

  〈幕間談。載李公佐事。在元和九年。李應。趙郡人。元和十一年八月。以户部郎中。授湖州刺史。遷蘇州。田敦。見崔恭撰元浩和尚塔碑。崔倰。長〉

  〈慶元年四月。以朝議大夫上柱國拜蘇州刺史。李德裕字文饒。栖筠之孫長慶二年七月。由御史中丞。出為蘇州刺史。九月。改浙江西道團練觀〉

  〈察處置守使。閏州刺史。李乂。長慶二年八月。以御史中丞為蘇州刺史。按元徽之杭州錢塘。永福寺石壁法華經記。長慶四年四月。李諒。長慶〉

  〈四年。自泗州刺史奏最。以御史中丞徙蘇州。賜紫。按柳宗元為王户部薦李諒狀。清明直方。柔惠端信。强以有禮。幹而甚文。乞除諫官。使備獻納。〉

  〈白居易。寳曆元年三月四日。授使持節蘇州諸軍事。守蘇州刺史。五月五日到任。太和元年三月。除秘書監。仍賜紫金。本傳。由太子左庶子。分司東〉

  〈都。改刺蘇州。以病免。文宗以稅書監召遷刑部侍郎。吳郡志。字樂天。穆宗時。以太子左庶子。分司東都。拜蘇州刺史。病免。居易為郡。時多燕游。嘗〉

  〈携蟬滿容點茶十妓夜游西武丘山。又賦紀游詩云。領郡時將火。游山數幾何。一年十二度。非少亦非多。陸亘。音宣郡人。太常少卿。虢州刺史移蘇〉

  〈州。太和二年正月。置進奉橘院於包山。三年九月。遷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吳郡志。歷蘇州刺史。以善政稱。事具人物門。胡德言。太和中刺史。〉

  〈見洞庭記。狄兼謨。太和中刺史。吳郡志。文宗時。自鄭州刺史改蘇州。以治最推給事中。崔蔇。大和四年間十二月。帖海鹽縣取六里山。吳時〉

  〈刻字至州。劉禹錫。太和五年冬。以朝議大夫上柱國。除蘇州刺史。六年二月六日到任謝表。三月二十四日有謝賑賜表。十一月二十七日詔賜〉

  〈三品章服。七年十二月十六日謝表。八年移汝州。吳郡志。字夢得。裴度薦為禮部郎中。集賢直學士。出為蘇州刺史。盧周仁。太和八年蘇州刺〉

  〈史。九年八月遷湖南觀察使。盧商。開成元年授蘇州刺史。賜紫金。二年五月。遷浙西觀察使。吳郡志。字為臣。為蘇州刺史。吏以鹽法求贏貲。民〉

  〈愈困。商令計口。售無常額。人便之。歲貲返增。宰相上其勞。進浙西觀察使。遂相。李道樞。開成二年除蘇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四年閏正月。遷浙東〉

  〈觀察使。三月卒。李疑。由諫議大夫。出為蘇州刺史。開成四年九月遷洪州刺史。江西觀察使。楊漢公。曹瓊。大中三年三月。奏置倪林寺。今吳〉

  〈江雙林寺也。楊發。大中三年。以太常少卿出為蘇州刺史。轉福建觀察使。吳郡志。為蘇州刺史。治以恭長慈幼為先。以能政聞。余見雜志門。〉

  〈韋刺史。名缺。大中五年奏復崑山慈張寺。六年。建吳縣楞伽上方大悲堂。熊按釋贊寧高僧傳。釋常建居常熟破山。宣宗重興精舍。太守韋曙持加〉

  〈崇重。即其人也。裴夷直。大中十年六月。以兵部郎中刺蘇州。十一年十月移華州刺史。潼關防禦鎮國軍等俠。雀鈞。大中十一年十月。以太常〉

  〈少卿刺蘇州。按崔元受子鈞。字秉一。見世系表。豈其人耶。盧簡求。按僧弘憲碑云。大中十三年來撫兹郡。本傳云。會昌中。歷蘇州誤也。吳郡志。〉

  〈景龍中。為蘇州刺史。事見觀音院記。崔璞。清河人。咸通十年冬。以諫議大夫除。十一月得替罷郡。在任十二月。吳郡志。咸通中。以司諫為郡。有〉

  〈文采風流。與郡中秀才相從。有詩詞即命僚屬及名士廣和。其去郡皮陸皆有和篇。有露濃春後澤。霜簿霽未威之句。蓋恩威兩全之政。李繪。乾〉

  〈符二年四月。王郢䧟蘇州。七月。繪重修内城。三年正月。貶繪。棄城故也。趙榤。張無逸。并咸通中刺史。見支硎山報恩寺釋弘憲𥔽銘。無逸撰文〉

  〈云。朝大夫守蘇州刺史。兼卿史中丞上柱團。賜紫金魚袋。張摶。咸通十三年七月。自中大夫湖州刺史改蘇州。見吳興志。按舊唐書云。乾苻二〉

  〈年二月。自湖州移盧州。淝上英雄。録楊行寧微時隨本兵都押衙統兵。送摶赴蘇州。任屯兵吳苑。則又自盧移蘇矣。又按吳地記云。乾符三年。張摶〉

  〈重修羅城。刑修吳地記。并畫郡圖。吳郡志。自湖州刺史移蘇州。辟陸龜蒙以自榼。種木蘭於木蘭臺下。王摶。楊茂實。中和三年。鎮海節度周〉

  〈寳署為刺史。趙載。中和四年。詔為蘇州刺史。代揚茂實。王蕴。光啓二年正月。張郁亂。藴嬰城以守。張雄。光啓三年。挀蘇州稱刺史。號天成軍。〉

  〈徐約。光啓二年四月。陷蘇州。逐張雄。詔授刺史。龍紀元年敗死。沈粲。海昌都將。龍紀元年。錢鏐命權知蘇州。杜孺休。龍紀元年。以給事中為〉

  〈蘇州刺史。大順元年八月到官。沈粲害之。右乾元以來。刺史六十人。内楊茂實。張雄。徐約。沈粲。皆僭僞也。外有杜祐。杜兼。不任。祐。字君卿。京兆人。〉

  〈建中三年五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貶蘇州。前刺史以母喪解。祐母在不行。改饒州。兼字處弘。元和初。或云永貞二年。刑部郎中。改蘇州。留為吏部〉

  〈郎中。宗室岵。嗣吳王祗子。歷蘇穎二州刺史。初太宗子吳王恪。生琨嗣。琨生祗嗣。韋建中。蘇州刺史。以光祿少卿改婺州。宗瑗。本南陽安泉〉

  〈人。祖躬。漢河内太守。均十代孫。舊志誤瑗作瓊。韓邠。昌黎人。右諫議大夫之子。宋儼。廣平人。丞相璟之孫。儼父華尉氏。今見宰相表。王遘。〉

  〈京兆萬年人。唐書表。王選。祁縣人。姓氏書。姚弘慶。字弘之。京兆萬年人。父希齊。為湖州司功參軍。遂居吳興楊志。弘農華陰人。司僕卿冲寂〉

  〈之子。唐宰相表。梁知微。陰崇。李顓。興聖皇帝之後。出武陽房。許韶伯。博陵人。昂子。右屯衛將軍平思公吳郡志。右皆蘇州刺史。裴澄。〉

  〈河東聞喜人。族號東眷父璩河南少尹。崔斌。清河人。唐宰相表。林詳。宻。衢。常潤。蘇。等州刺史。見元和姓纂。唐馮衮。為政優游。以飲愽為樂。〉

  〈吳郡志。牧蘇州郡政優游暇日輙縱飲博。因會賓僚擲盧。馮大勝以所得均遺一座。乃吟曰八尺臺盤照面新。千金一擲鬬精神。合是賭時須睹取。〉

  〈不妨回首乞閑人。唐郡守縱放如此。出抒情詩。李鼎。京兆長安人。以國子祭酒刺蘇州。見其曾孫天覺傳。叚同泰。中牟人。以禮部郎中為蘇〉

  〈州。見鼂說之文。吳郡志。段同泰畢炕。兵部員外郎。江南採訪使。李昭。以尚書郎出為蘇州。朞月。以中書舍人召還。不拜。五代漢史。右刺史二〉

  〈十人。未詳世次。李友。楊行宻將。大順元年刺史。孫儒殺之。唐成及。吳郡志。及字弘濟。吳越錢氏時。為蘇州刺史。乾寧中。楊行宻攻之。常熟鎮將〉

  〈陸郢等以城應賊。及被執。行宻閲其府庫。惟圖書藥物。心敬童之。與歸淮南。將以為行軍司馬。及辭曰。及以百口托錢塘姑蘇城陷不能引决以至〉

  〈于此。豈可以本道符節易富貴於鄰境。願以此身贖百口之命。引佩刀將自刺。行宻遽起持之。厚為禮而歸之。鏐迎勞郊外。把袂而泣。終彰義軍節〉

  〈度使。臺濛。楊行宻將。光化元年。顧全武撃走之。曹圭。錢鏐將。光化元年為蘇州制置使。在職十四年卒。吳郡志。少有膽氣。事錢鏐。梁開平中。〉

  〈任蘇州刺史。淮人圍之急。正月望夜。圭張宴族人師魯宅。盛陳燈火。令賊俘縱觀。淮人懾焉。卒於官。子仲達為吳越國相。周顯德三年。會王師攻江〉

  〈南。命王從兄知中其節度事。文奉為水陸應援諸軍都統使于本州。以備徵發。錢元璙。乾化二年。蘇州刺史。貞明三年三月。加官勳階。爵以鎮東〉

  〈軍節度副大使。江南管内都招討。建武軍節度領南西道觀察處置等使。檢校太傅。守侍中。知蘇州中吳軍州事。行邕州刺史繫銜。五年十一月。春〉

  〈申君廟碑題名。佐正匡國功臣。鎮東軍節度使副太使。兼主客諸軍都指揮使。光祿大夫檢校太傅。使持節蘇州諸軍事。守蘇州刺史。兼御史大夫。〉

  〈上柱國大彭郡開國侯。食邑一千五百户。唐同光三年。十月甲申。授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天成元年。九月癸酉。加開府儀同三司。食邑五百户。長興〉

  〈四年。九月庚子。加檢校太師。兼中書令。𣈆天福三年十一月。加太傅。以中吳建武等軍節度使。守太傅兼中書令。行蘇州刺史繫銜。六年九月壬午。〉

  〈進封彭城郡王。在郡三十年。又按吳越世譜云。乾化元年秋。授睦州刺史。又改蘇州貞明五年。詔授建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判蘇州。同光二年。詔升蘇州為中吳軍仍為節度。加檢校太尉兼中書令。長興五年。忠獻王奏封彭城王。七年三月十九日卒。年五十六。五月一日。〉

  〈于吳縣南宫鄉。楞伽寺傍。吳郡志。字德輝。鏐第四子。儀狀瑰傑。梁淳化三年。以功遷蘇州刺史。累授中吳建武軍節度。蘇常潤三州團練使。加〉

  〈檢校太師。守太傅同平章事侍中中書舍人。彭城郡王。治蘇三十年。儉約鎮靖。郡政循理。弟元瓘襲位。元璙覲之。宴宫中。元瓘起壽曰。先生之位。兄〉

  〈宜當之。俾小子至是。皆兄推戴之力。元璙俯伏曰。王功德高茂。先生擇賢而立。敢忘忠順。因相顧感泣。兄弟訖無間言。𣈆天福七年。詔封廣陵郡王。〉

  〈九國志。吳越備史。錢文奉。天福六年。嗣中吳軍節度使。凡十五年。開寳二年卒。吳郡志。元璙之子善騎射。能上馬運槊。涉獵經史。精音律圖緯。〉

  〈醫藥鞠奕之藝。皆冠絶一時。初以父蔭為蘇州都指揮使。遷節度副使。元璙卒。代知蘇州中吳軍節度使。有鑒裁禮下賢能。士負才藝者多依之。作〉

  〈南園東莊為吳中之勝。東莊一名東墅。多聚法書名畫寳玩雅器。號稱好事。又與賓僚共采史籍著資談三十卷行於世。嘗問命於天台僧德韶。韶〉

  〈曰。明公年已八十一。至六十一歲。以開寳二年八月十一日卒。九國志。吳越備史。孫承祐。鎮東鎮海等軍行營司馬。開寳五年。中吳軍節度。七年。〉

  〈入貢于宋。八年。詔改中吳軍為平江軍。承祐為節度使。九年。從吳越王俶入朝。太平興國三年二月。從王再朝。三月次宿州永城。承祐齋表詣闕。俶〉

  〈遂至京師。五月上表納土。詔以承祐為泰寧軍節度使。治蘇州凡七年。吳郡志。事錢氏。錢氏時。嘗應王師征李煜。破毗陵。太平興國三年。錢氏納〉

  〈土。徙為兖州泰寧軍節度使。杜叔詹。重建孔子廟。王元之書云。今大司農京兆杜公典郡。新是廟。礱是石。將有述焉。事未果。而漢南歸于京師。故〉

  〈其辭缺焉。據此則杜公繼承祐之後。雍熙元年。淮海國王錢俶。進封漢南國王。〉

  永樂大典卷之二千三百六十九

  重録緫校官侍郎〈臣高拱〉

  學士〈臣翟景淳〉

  分校官洗馬〈臣林燫〉

  晝寫儒士〈臣程道南〉

  圈點監生〈臣馬承志〉

  〈臣吴璥〉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