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类书 > 永乐大典 | 上页 下页
卷二千三百三十八 梧


  永乐大典卷之二千三百三十八〈六模〉

  梧〈梧州府二〉

  〈建置沿革大明清类天文分野禹贡荆州之域粤地牛女之分。秦属桂林郡。汉。元鼎〉

  〈六年以其地为苍梧郡之广信县后兼置交州。领郡七元封五年治苍梧广信县。后又徙治番禺晋宋齐并因之梁。分广信县置梁信县及郡。兼置〉

  〈成州隋。罢郡。改梁信县为封川县改成州为封州又罢苍梧郡。于旧广信县置苍梧县属静州。唐。置梧州割藤州之孟陵并贺州之绥越。藤州之戎〉

  〈城来属。天宝元年改苍梧郡。乾元元年复为梧州。五代属南汉宋开宝五年省孟陵。戎城。二县为镇入苍梧。六年复置戎城县。熈宁四年省入苍梧。〉

  〈五年以昭州龙平县来属。元丰三年还属昭州元。至元十四年置安抚司。十六年立梧州路。〉

  〈本朝为梧州府。属广西布政司。苍梧志梧州府古苍梧郡。令治苍梧县。按察九峰书。传曰。舜巡狩崩于苍梧之野。今零陵郡有舜塜云。为禹杨州之境。〉

  〈乃上古蛮夷之国。百粤之地也。秦末。南海尉赵佗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粤王。兹地系焉。西汉。武帝元鼎六年。讨平南粤。以其地为南海。苍梧郁林〉

  〈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郡属交州。刺史部治苍梧之广信县。郡领县十。广信。䀩平。高要。封阳临贺。端溪。冯剩。富川。荔浦。孟陵。东汉。更置彰平。〉

  〈农城二县。共领县十二。献帝建安八年。陆交州刺史为交州牧。亦治苍梧十五年始徙治南海焉。吴主孙摧黄武五年。以交趾。日南。九真。合浦。为交〉

  〈州。创南海。苍梧。郁林。为广州郡。遂属广州。晋。宋。因之。仍领县十二。晋。领县十二。广信。端溪。高要。新宁。梧陂。孟陵。彰平。农城。端溪临贺。都罗。武城。宋。领〉

  〈县十一。广信。孟陵。怀熈。思安。封兴。荡康。侨宁遂成。丁留。宁广。武化。齐。领县十二。广信。宁新。封兴。抚宁。遂成。丁留。怀然。孟陵。宁广。荡康。侨宁。思安。梁。属〉

  〈成州。隋平为封州。大业初。州废为苍梧永平。唐。武德四年置梧州。领苍梧豪静。昭平三县。真观八年。割藤州之孟陵。贺州绥越来属。十二年废豪静〉

  〈县。天宝元年改苍梧郡。乾元元年复为梧州。领苍梧。戎城。孟陵三县。隶岭南道。梁。贞明三年。伪汉刘陟窃据其地。宋。开宝五年。王师平之。寻筓孟陵〉

  〈戎城二县。入苍梧。六年复置戎城县。至熈宁四年七月。并戎城入苍梧县。以戎城为戎墟镇。至八年五月。拨昭州龙平县来属。元丰三年。复龙平隶〉

  〈昭州。止领苍梧一县。至元十四年 月内。归附元朝。遂立招讨司。招安广东道末附州郡。十五年改军民安抚司。领封州。德庆。肇庆。三州。隶广西道。〉

  〈十七年陆为梧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九年。仍拨封州。德庆。肇庆。三州。复隶广东道。梧州路仍领苍梧一县。洪武元年五月内。入于〉

  〈国朝舆地纪胜梧州下苍梧郡军事。九域志舜帝南巡。至于苍梧之野。史记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之九疑禹贡。荆州之域。元和志。富州为〉

  〈荆州之域。富州。韶州。及梧州。同属苍梧郡。当为荆州之域。越地。婺女牵牛之分。西汉志。苍梧郡越地。牵牛婺女之分野。昭州志。以为楚越之交。与元〉

  〈和志不同。姑两存。秦。取百越属桂林郡。秦末。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其地复属焉。元和志汉武帝平吕嘉。又以其地为苍梧郡之广信县。元和志。在元〉

  〈鼎六年。初南越以同姓赵光。为苍梧秦王。汉武平南越。光降封随桃侯。此据舆地广记。而西汉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云。随桃侯赵光。以南越苍梧〉

  〈王。闻汉兵至降侯三千户校之。舆地广记却无秦王字。小有不同。汉于苍梧郡。兼置交州。通典。梧州注云。领郡七。理于此。武帝初置十三州刺史。武〉

  〈帝元封五年。置十三州刺史。于禹贡九州之外。加以幽并及文州朔方。为十三州也。交州刺史部七郡。曰南海。曰郁林。曰苍梧。曰九真。曰交趾。曰令〉

  〈浦。曰日南。凡七郡统以刺史。东汉志。广信县注。引汉官云。刺史治所。去𨿅九千里。而交州刺史。治苍梧郡之广信县。见上汉志注。东汉立交州牧。治〉

  〈苍梧。后徙治番禺。舆地广记云。建安八年。立交州牧治此。十五年徙治番禺。象之谨按东汉初置州牧。在灵帝中平五年戊辰。而舆地广记云。建安〉

  〈八年癸未。立交州牧。相去十有六年不同当放。象之谨按通鉴建安五年云。初士燮为交趾太守。交州刺史朱符。为夷贼所杀。朝廷遣张津为交州〉

  〈刺史。津又为其将所杀。刘表遣頼恭代津为刺史。又以吴巨为苍梧太守。巨与恭相失。巨举兵逐恭。恭走还零陵。孙权以步骘为交州刺史。士燮率〉

  〈兄弟奉承节度。吴巨外附内违。隲诱而斩之。由是岭南始服役于权。由是观之。献帝时尚名交州刺史。初未尝置州牧也。第恐以刺史领州牧之事〉

  〈耳。又元和郡县志云。献帝末。孙权以步隲为交州刺史。迁州于番禺。孙皓时以交州土坏大远。乃分置广州理番禺。而交州徙龙编云。晋。宋。齐。梁。陈。〉

  〈为郡不改。此据元和郡县志。而晋宋齐志。苍梧郡。并治广信县。梁。折广信县置。梁信县。及梁信郡。兼置成州。隋。平陈。废梁信郡。改梁信县为封川县。〉

  〈改成州为封州。已上并授隋志。而唐志于封州云。本广信郡。而临封县亦属焉。则所谓广信。梁信。及成州之名。皆当隶之封州。而苍梧静州乃属梧〉

  〈州则封州川。于今之梧州已判为二郡。不应尚隶于梧州也以其旧自梧州折置。而旧志不甚分别。故为剖析之耳。隋。又废苍梧郡。于旧广信县置〉

  〈苍梧县。属静州。元和郡县志云。开皇十年罢郡为苍梧县。属静州。又云。罢郡于此立苍梧县。隋志苍梧郡自治封川而于苍梧郡下注云旧置苍梧〉

  〈郡。平陈郡废。则今之苍梧县。乃汉苍梧之郡治也。唐。平萧铣。置梧州领苍梧。豪静。开江三县。旧唐志云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梧州。领苍梧豪静开江〉

  〈三县。置通典云。苍梧县。即汉之广信县城也广西郡县志云梁折广信置梁信县。隋更曰封川。仍徙治于此。仍更广信曰苍梧县。是广信即今之苍〉

  〈梧也。割藤州之孟陵。即汉之猛陵县并贺州之绥越来属元和郡县志云猛陵。本汉旧县隋省武德重置。属藤州正观属梧州。唐志云。正观八年。以〉

  〈贺州之绥越来属十二年省豪静其后又省绥越。而开江复隶富州。又以藤州之戎城来属。元和郡县志云。本广信县地。梁置遂城县。开皇十年改〉

  〈为戎城县。唐志云。戎城。本县藤州。永徽中来属。改苍梧郡。天宝元年。复为梧州。乾元元年。容州经略使侨治于梧州图经冰井下载。唐大暦三年。容〉

  〈州刺史元结过郡。目曰冰井。时容州兵乱。容失守寄治于梧。唐末。为湖南马氏所有。五代史。马殷传。杨行宻表州刺史吕师周奔楚。马殷使师周卒〉

  〈兵攻岭南。取昭贺梧蒙龚富等州。五代。后周时陷于南汉。通鉴。后周大祖广顺元年。南汉主遣将吴怀恩。以兵略定。宜连梧严富照桞象龚等州。宋〉

  〈平岭南地归版图。通略。在开宝三年。省猛陵。戎城。二县为镇。入苍梧。九域志。在开宝五年。复置戎城县九域志。在开宝六年后省入苍梧。九域志。〉

  〈在熈宁四年。以昭州龙平县来属。后复隶昭州。国朝会要云开宝五年废富州。以龙平县隶昭州。熈宁五年。自昭州来隶。九域志云。元丰三年。复以〉

  〈龙平隶昭州。今领县一。治苍梧。封川县。唐更为封州。隶广东。苍梧县〉

  〈大明清类天文分野汉。苍梧郡。治广信县。隋。立苍梧县。于此置郡。开皇十年罢郡止立苍梧县。属静州。大业三年州罢。复属苍梧郡。唐。武德五年于〉

  〈此置梧州。县为倚郭。宋。元。并仍其旧。本朝因之。舆地广记下苍梧县。本汉广信县。为苍梧郡治。东汉以后因之。隋。〉

  〈平陈。郡废。改广信为苍梧县。唐。立梧州。正观十二年。省豪静入焉。孟陵镇。本猛陵县。汉属苍梧郡。东汉以后因之。隋。属始安郡。大业初。省入豪静。后〉

  〈萧铣复置。属藤州。唐正观八年来属。更名戎城镇。本戎城县。梁。置曰遂成隋。更名属藤州。唐永徽中来属。宋。开宝五年二县皆省入。六年复置戎城〉

  〈熈宁四年又省。有火桂江始安江。元大一统志今详按隋志封州云。梁曰梁信。置梁信郡。平陈郡废。十八年改为封州元和郡县志云封州。郡汉苍梧〉

  〈郡之广信县地也。梁于此置梁信郡。属成州。开皇十年改为封州。大业三年罢州。以县属苍梧郡武德四年复置封州。至唐封州尚名广信郡。则是〉

  〈封州乃自广信县析出置郡。而通典于苍梧县下注云。汉广信县城即此地。则是苍梧乃广信所治。广信与梁信郡。则二者之名。固不容以相紊也。〉

  〈宋沿唐旧。元不改。岑溪县〉

  〈大明清类天文分野陈。以猛陵县地。置永业郡。隋。开皇十年罢郡为永泰县。属永熈郡。唐。武德五年。分永业县。置龙城县。仍于县置南仪州。贞观元〉

  〈年州罢。二年复置义州。五年又罢。以县属南建州。六年复置。宋。开宝四年改为南义州。五年州罢。六年复置。改为南仪州熈宁五年罢州。以县来属。〉

  〈县治自皇华墟迁马。元。仍为岑溪县。属藤州。本朝以藤州为县。与本县属梧州府。古藤志县。古名南仪州。秦隶苍梧。隋开〉

  〈皇置永业郡。寻为县。唐武德四年废南仪州。及龙城四县。正观元年废南仪州。立南建州。六年又复为义州。属岭南道。开元二年。属广州采访使。天〉

  〈宝改连城郡。乾元元年复为义州领县岑溪。唐末五代。为刘氏割据。宋开宝四年下岭南。六年改为仪州并连城永业入马。熈宁四年南仪州废。以〉

  〈岑溪县。隶藤州。前代因之。天朝仍隶藤州。九域志下岑溪州东北一百八十里六乡。当林一银场。有苏罗〉

  〈山龙骧水。郡县志本南仪州。秦。属南海郡。汉属苍梧郡。晋。以后因之。梁置永业郡。寻改为县。后省。隋复为县。属永熈郡唐武德五年置龙城县。于县〉

  〈置南仪州。正观元年废。二年复置。五年又废。六年复置。止曰义州。天宝元年改州为连城郡。乾元元年复为义州至德中改龙城县曰岑溪。宋开宝〉

  〈四年下岭南。五年废以其地入窦州。六年复置。太平兴国初。改为南仪州熈宁四年州废。以岑溪耒隶。舆地广记宋。熈宁四年废。以岑溪县来属。故〉

  〈永业县本安义。唐至德中。更名故连城县。武德五年析正义置。开宝六年并省入岑溪。寰宇记南仪州。连城郡。今理岑溪县。土地所属。自秦已前与〉

  〈潘州同。汉置苍梧郡。今州即苍梧郡之猛陵县地也。猛陵县今梧州界。隋为永熈郡之永业县。唐武德五年。江表底定。于此置南义州。及四县。贞观〉

  〈元年州废。以所领县入南建州。二年复置义州。还以故县来属。五年废义州。又以县属南建州。六年复置义州。又割故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连城〉

  〈郡乾元元年复为义州。宋开宝四年平南越废入窦州至六年复置。从民之便其三县仍并为一县太平兴国初。改为南仪州〉

  〈藤县旧州大明清类天文分野秦属南海郡汉置苍梧郡属县猛陵之地晋升平五〉

  〈年分苍梧。立永平郡。宋。齐。并因之。隋郡罢开皇十年于此置石州十二年又改为藤州大业三年罢州为永平郡。唐武德四年置藤州领猛陵等县〉

  〈天宝元年改感义郡。乾元元年复为藤州。初属南海节度后属客管经略五代梁贞明元年为南汉所有。宋开宝五年省宁风感义义昌三县入镡〉

  〈津。六年移治于大江西岸。熈宁四年又罢南仪州。以岑溪县来属。元。复为藤州〉

  〈本朝为藤县。属梧州府。古藤志按旧志云。藤州古禹贡九州之外遐荒之地。秦始皇开百粤。属桂林郡秦末为南海尉他所据。汉定南海实隶苍梧。汉〉

  〈地里志云。属牵牛分墅。唐志所谓韶石以西。朱崖以东。为星纪之分是也晋升平五年立永平郡以龙骧将军陈隐镇之。今龙骧山由是名。隋。置石〉

  〈州。改藤州。又改为永平郡。唐武德四年。复为藤州。属南海郡。分其地增置南仪州。亦属南海郡。五年置燕州十八年废燕州。置镡津县。县藤州。熈宁〉

  〈四年废南仪州。置岑溪县。隶藤州。更改兴废不一。今实领县二。附郭曰镡津。外县曰岑溪。镡津于洪武二年载革。惟岑溪一县存马。藤州为名得之〉

  〈于隋。至今称为古藤。爰自秦汉以来。始入版图皆羁縻州县。宋元。因之。大约取备而已。〉

  〈圣朝浑一天下。是州随郡内附四民乐业。风俗为之敦厚马。今隶梧州府。舆地纪胜藤州下感义郡军事九域志汉地理志曰。粤地牵牛之分野。即唐志〉

  〈所谓诏南以西。珠崖以东。为星纪之分是也。图经分野门古百粤之地。秦属南海郡。舆地广记汉。平南越置苍梧郡。属苍梧郡之猛陵县地。此据元〉

  〈和郡县志。而两汉志。苍梧郡下并有猛陡县。晋志。猛陵县尚隶苍梧郡。而于广州卷末云。晋穆帝分苍梧立永平郡。而无年月。晋。穆帝分苍梧。立永〉

  〈平郡。沈约宋志云晋穆帝升平五年。分苍梧郡立而宋斋猛陵。尚隶苍梧。而不隶永平。宋。齐以后因之宋志又南齐志。并有永平郡。隋文平陈废永〉

  〈平郡。于此置石州元和郡县志云在问皇十年。而隋志亦不载置石州一节。阶志第云。旧置永平郡。平陈郡废置藤州又改石州为藤州。元和郡县〉

  〈志云。在开里十二年炀帝罢州为永平郡。元和郡县志。在大业三年隋末。陷贼。元和郡县志。唐平萧铣置藤州。唐志云。在武德四年。初领永平猛陵。〉

  〈安基。武林。隋建。阳安。普宁。戎城。宁人。淳人大宾。贺川。凡十二县。新旧唐志后以武林属龚州。普宁属容州。并止。观七年猛陵属梧州。正观八年。以隋〉

  〈建属龚州。正观十二年。已上四县之更易。并据寰宇记。而唐志云。隋安贺川县。系正观以后并省。而宁人隶容州。永平隶昭州。大宾隶鹚州。后又徙〉

  〈治安基。而戎城县割入梧州。已上十一县并割隶他处。元置十二县惟存淳人一县。更名感义云。〉

  〈镡津县未立大明清类天文分野汉。本猛陵县地。晋于此置永平郡。隋置藤州。唐。析置〉

  〈镡津县属马。后省入藤州。贞。观初。复置。宋。开宝五年。省宁风。义昌。感义。三县入马。仍属藤州。元。仍其旧。〉

  〈本朝。并入藤县。舆地广记中镡津县。本汉猛陵县地。隋属藤州。初州治永平。无镡津。又有隋安。贺川。宁人。等县。皆贞。观后省并。更置镡津为州治。以宁〉

  〈人属容州。永平属昭州。故宁风县。唐武德五年以县立燕州。正观三年徙治长恭。七年更名泰州。徙治宁风。八年徙治安基。复为鹚州。十八年州废。〉

  〈以宁风来属。故感义县本淳民。隋置。唐武德中。吏名。故义昌县。本安昌。唐至德二载更名。宋。开宝五年省宁风。感义。义昌。三县入镡津。有铅穴山。铎〉

  〈江。漳江。容县旧州领三县今一县并入本县二县改属郁林州〉

  〈大明清类天文分野秦属南海桂林象郡。汉置合浦郡属交趾。其地即合浦郡之合浦县。宋泰始七年分南浦县。立南流郡。属越州。齐梁。陈。并因之〉

  〈隋。罢郡为合浦永平二郡地唐武德四年置铜州。贞观八年。改铜州为容州。开元中升都督府。天宝元年改普宁郡。乾元元年复为容州都督府。五〉

  〈代。属南汉。宋为容州。元改为安抚司。至元十六年立容州路。大德五年复为容州。〉

  〈本朝为容县。属梧州府容州志按汉地里志。古粤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今之苍梧。蔚林。合浦。交趾俱号粤地。后汉志。牵牛十一度。至婺女七度。晋志。自〉

  〈南斗十三度。北斗十度。皆曰星纪。吴越之分埜。春秋元命包曰。牵牛流为荆州。分为粤国及考唐志。亦以岭南道为杨州之境。且析封梧以东至广〉

  〈为星纪分。桞桂以西并容为鹑尾分。又天文志。谓星纪。鹑尾。以负南海。而韩退之送南海从事窦平序。亦曰。踰瓯闽而南皆百越之地。于天文。其次〉

  〈星纪。其星牵牛。则知南涉越闽。讫苍梧。逾岭表。皆不外星纪鹑尾之墟也。汉元鼎中。荧惑守南斗。占曰。南斗越分也。其后越相吕嘉反。汉举兵诛之。〉

  〈侯证不差。以是知容在岭右。介杨州之南。应鹑尾之分。无可疑矣。舆地纪胜下都督府容州普宁郡。宁远军节度。九城志古越地。元和郡县志。于天〉

  〈文。其次星纪。其星牵牛。图经引西汉志。以为越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今之合浦等郡。俱号粤地。又引韩退之送南海从事平序云。踰闽而南。皆百〉

  〈越之地。于天文。其次星纪。其星牵牛。秦。开五岭。置南海桂林象郡图经汉。平南奥。置合浦郡。属交趾刺史。今州即合浦郡之合浦县地也。此据元和〉

  〈郡县志。又图经云。交趾郡有勾漏县令。勾漏在普宁北流之间。则又疑其地。隶交趾。然考之东西汉志。及晋志交趾。合浦。自是两郡。不应强合为一。〉

  〈当考。宋。明帝分合浦县。立南流郡。元和郡县志。在泰始七年。故沈约宋志越州下有南流太守。注云新立。则是立于泰始七年也。属越州。宋志。明帝〉

  〈泰始七年。立越州南流太守属马。则南流郡与越同立于泰始七年也。历齐。梁。陈。不改。此据寰宇记。而南齐志。越州下亦有北流郡。注云。永明六年〉

  〈立。元和郡县志。又云。萧齐分南流郡置南流县。废北流郡置北流县。寻又省南流。其北流县属合浦郡。有小不同。隋。废郡为合浦。永平。二郡地。隋志。〉

  〈永平郡。普宁县下注云旧日阴石。梁置阴石郡。平陈郡废。改县为奉化。开皇十九年又改名焉。而隋志合浦郡下。亦有北流县。注云。大业初废陆川〉

  〈县入焉。隋末。萧铣遣张绣略定岭表。唐书萧铣传。唐平萧铣通鉴武德四年。隋合浦太守宁日宣来降。通鉴以合浦郡之北流县。永平郡之普宁县。〉

  〈于今州里北置铜州。此据唐志。元和县县志。及广西郡邑图。又容州普宁志云。萧铣略定岭表。于此置铜州。岭北流豪石。容川。渭龙南流陵城。普宁〉

  〈新安。八县。唐典交州总管丘和以其地来降。与此不同。象之谨按唐志及通典。皆云。唐武德四年。平萧铣置铜州是铜州之置。乃在平萧铣之后非〉

  〈置于萧铣有土之日也。又按唐志铜州之置。乃割合滴。永平二郡之地。以为郡。非割交趾郡之地。以为铜州也。交趾合浦。永平自各是一郡。而唐史〉

  〈丘和传。和自为交趾太守。非兼统合浦。永平二郡也不应引合浦太守来降一节。却远取交趾。丘和来降所引不类。今并不取。改铜州为容州。以州〉

  〈西带铜山。因以为名。元和志及唐志。并在正观八年升都督府。寰宇记云。在开元中。改普宁郡寰宇记。在天宝元年。置容州管内经略使。唐方镇表。〉

  〈在天宝十四年。复为容州都督府。寰宇记在乾元元年。增领都防御使。唐方镇表。在乾元二年。升容州经略都防御使为观察使唐方镇表。在上元〉

  〈元年。而容州志。以为元和中始置经略。使与此不同。象之谨按韩文公韦公墓志云。韦册为容管经略招讨使注云。以正元十七年除。是德宗正元〉

  〈中。已有容管经略招讨使。不应新置于元和中也。容州志所纪非是。今不取。容州兵乱失守。经略使侨治藤梧梧州图经冰井下载云。唐大历三年。〉

  〈容州刺史元结过郡。目口水井。而容州兵乱夫守寄治于梧州。寻复旧。王翃代元结为经略。复取容州。徙治普宁县。唐志。在元和中。初唐岭南旧五〉

  〈管。广桂邕容安南。皆隶岭南节度。自蔡京制置岭南。通鉴。在懿宗咸通三年。始奏以广州为东道邕州为西道。又割容管藤岩二州。隶邕管。通鉴。在〉

  〈咸通三年。又废容管隶岭南西道。以供军食。通鉴。在咸通四年。后复以容管四州。别为经略。使。通鉴。在咸通六年。置宁远军于容州。通鉴。在昭宗干〉

  〈宁四年。五代。朱梁时。宁远军节度使庞巨昭。以容州自归于楚。楚王殷以姚彦章知容州。通鉴。梁太祖开年元年。宁远军节度使庞巨昭。当黄巢之〉

  〈乱。据除振之。巢不敢入。唐嘉其功。以巨昭为节度使。及刘隐据岭南。遣弟嵓攻容州不克。巨昭恐。度终非隐敌。与交州防御使刘昌鲁自归于楚。楚〉

  〈王遣姚彦章侍兵迎之。彦章至容州。巨昭迎降。楚王殷乃以姚彦章知容州。容州志。庞巨昭以容州附庸于岭南。亦非也。刘岩遣兵攻容州。姚彦章〉

  〈不能守。岩遂取容管。通鉴。在梁大祖干化二年。其地遂属南汉。宋平岭南。地归版图。国朝会要。在开宝三年。仍为宁远军节度。国朝。会安。及九城志〉

  〈云。唐防御经略。皇朝开宝四年。升宁远节度度。与通鉴所纪不同。象之谨按通监。梁开平元年。姚彦章为宁远军节度使。从楚王马殷之请也。是时〉

  〈姚彦章已败。遂不及拜。而容州为南汉所有。则其为防御州。恐在南汉有图之时。亦未可知。 五代史。叙岭南诸节镇。亦云桂州曰静江。容州曰宁〉

  〈远。邕州曰建武。广州曰清海。皆唐故号。五代无所更易。则在唐非防御州也。明矣。初朝廷御邉。重西北而轻东南。王拱辰请仿唐制。益以东路之潮。〉

  〈西路之邕容。各为总制。与桂广为五管。不果行。王拱辰本传。及侬智高反。枢宻副。使王尧臣。请析广西宜容邕州为三路。以融桞象隶宜州。白高窦〉

  〈当化郁林象藤梧龙隶容州。钦宾横浔责隶邕州。遇蛮入寇。三路会支郡兵掩击。令经略使居桂州。以统制焉。诏狄青审议。青以为便。后亦不果行。〉

  〈九朝通略。在仁宗皇祐四年中兴以来因而不改。今领县三。治普宁。张维广郡邑图志云。唐后以禺州之陆川县来属本朝开宝五年省欣道渭龙〉

  〈入普宁。省陵城入北流。先足唐武德四年。以郁林郡之阿林县。及郁平县地。置绣州。乾封三年。以白州之温水县更曰峨石。辩州之陆川县。窦州之〉

  〈扶莱县。容州之容昌县。置禺州。大暦八年。以辩州龙化县。禺州之温水县。罗州之南河县。白州之龙豪县。置顺州。至是废绣州。以县入普宁。废顺州。〉

  〈以县入陆川。废禺州。以县入北流。故今领县三。普宁县〉

  〈大明清类天文分野汉。本合浦县地。晋。析置容昌县。隋开皇十七年改为奉化县十九年又改为普宁县。属藤州。唐武德四年改属铜州。贞观中。改〉

  〈铜州为容州。县仍属焉。宋元并因之。本朝。入容县。容州志按普宁县汉合浦地。梁。置阴石县。隋平陈郡废。改为奉〉

  〈化。开皇十九年。改普宁县属藤州。宋。开宝七年废绣州并欣道渭龙二县入焉县治在州西北三百十步大元至正辛邜二月初七日。诏书革去诸〉

  〈州倚郭县治。并归本州。沙汰冗官。减除吏额。增添天下官吏禄秩十分加五。以养忠廉至乙未复奉开设县治丙申六月初六日。于城内旧基复立〉

  〈治事。即今已行裁革九域志上普宁五乡。有容山绣江。寰宇记旧五乡今三乡隋置舆地广记上普宁县。本汉合浦县地。后置阴石县。梁立阴石郡。〉

  〈隋废即改县为奉化属藤州开皇十九年。又改今名。唐分属客州。元和中。州自北流徙治于北。故绣州本二汉阿林县地。唐武德四年立陵州。六年〉

  〈更名绣州。天宝元年曰常林郡。宋开宝五年州废。及省常林。阿林。罗绣。三县入普宁。故欣道县。本隋宁人。唐正观二十三年更名来属。故渭龙县。唐〉

  〈武德四年析普宁置。开宝五年并废入普宁。舆地纪胜倚郭。元和郡县志云。本汉合浦县地。晋分置岩昌县。隋开皇十七年改为奉化县。十九年又〉

  〈改为普宁县。属藤州。永平郡。隋志藤州永平郡。普宁县下注云。旧曰阴石。梁置阴石郡平陈郡废。改县为奉化。开皇十九年又改名普宁县。二书所纪〉

  〈不同。象之谨按隋志。承梁旧县名。必不差互。当从隋志。容州志云。唐武德四年。自藤州割属铜州。正观中。改铜州为容州。又属容州。元和郡县志〉

  〈云开元中移郭下北流县于西南六十里。又自州移普宁县于郭下。唐志云。元和中徙治普宁。年月少有不同。宋会要云。开宝五年。废省欣道渭龙〉

  〈二县。及绣州省常林阿林罗绣。三县入焉。怀集县〉

  〈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汉。本四会县地。晋置怀远县属新会郡隋。初省。后复置属广州。唐。武德立威州。州罢置兴平。霍青威成。三县。属南绥州。贞观〉

  〈十三年州罢。析兴平等三县地置怀集县。属广州。开元间。省游水入马。宋仍其旧。元属贺州〉

  〈本朝属梧州府。昭潭志古南越之地。汉五羊郡之属邑。名怀集隋。唐。宋。仍旧至前元隶贺州所属。今如故。元一统志宋。至元十三年。收附之后。十五年〉

  〈草贼刘道平作乱广西道宣慰朱国宝统兵平之就拨隶贺州郁林州 亲领县四旧二新二传白 兴业 北流旧属容州陆川旧属〉

  〈容州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古粤地。翼轸楚分。秦。置桂林郡。汉元鼎六年更桂〉

  〈林为郁林郡。晋。以下皆因之。梁置定州又改为南定州。隋改为尹州大业初。改为郁林州。寻改为郁林郡。唐武德四年置南尹州贞观八年曰贵州。〉

  〈麟德二年。析贵州之石南。兴业郁平。三县。置郁州。乾封元年。又更名郁林州。天宝元年。改郁林郡乾元元年复为郁林州。五代地属南汉宋。元。为郁〉

  〈林州本朝。属梧州府。郁林志谨按岭南诸州。上古号为蛮夷之国百粤之地。秦末〉

  〈南海尉赵佗。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粤王。兹地系马。汉元鼎六年讨平南粤。以其地为南海。苍梧蔚林合浦。交趾。属于交州。至孙吴时。以苍梧属广〉

  〈州郡州治建于兴业县之蔚平乡。唐武德三年。自蔚平乡又迁于兴业县之兴德乡。至道二年间。从兴业县兴德乡。复移于南流县城西。有一池注水〉

  〈昼夜澄清。其形如瓯。以是名郡曰西瓯。唐高祖武德四年。以兴德蔚平更于蔚林。兴业县属焉。故号为铁城。宋绍兴七年。复以白州来属。即今博白〉

  〈县也。而蔚林统辖南流。博白。兴业。三县。元朝仍之。至圣朝革南流县。而以博白。兴业。三县隶焉。九域志中下而流四乡。录鸦一镇有〉

  〈大龙山牢江。兴地广记下郁林州。古蛮夷之地。春秋。战国。为西瓯。秦。立桂林郡。后为南越尉陁所并。汉以后。属合浦郁林。二郡。隋平陈郡废。属尹越〉

  〈二州。大业初。复属合浦。郁林。二郡。唐立牢。党郁林。三州。天宝元年为定川。宁仁。郁林。三郡。五代时。为南汉所有。宋。开宝七年。废党牢二州。政和元年〉

  〈废白州。皆入马。今县三。舆地纪胜下郁林郡军事。九域志古南越地。前汉为牛女分野。至唐志。乃以南越分属翼轸。其曰韶康广端封梧藤罗雷崖〉

  〈以东为星纪。星纪年牛女分也。其曰桂桞郁林富昭蒙龚绣容白而西。又安南为鹑尾。鹑尾翼轸分也。一越之地。而两隶星分。岂非以昭广诸州近〉

  〈东。而以属牛女。桂桞郁林诸州近西。而以属翼轸乎。此据图经。秦。平百越。置桂林郡。贾谊过秦谕曰。南取百越。以为桂林象郡。汉平南越。改桂林为〉

  〈郁林郡。汉志。武帝元鼎六年。更桂林为郁林郡。王莽改曰郁平。汉志晋。宋齐。因之。图经高宗析贵州之石南。兴德。郁平县。置郁州。唐志云。麟德二年〉

  〈析贵州置郁州仍祈石南置兴业县麟德二年又更名郁林州唐志在干。封元年。改郁林郡。天宝元年。复为郁林州。乾元元年。五代。刘氏窃据其地〉

  〈五代史年袁。属南汉。宋。平岭表。地归版图。开宝四年。废党牢二州。以其属县来属。省六县地入焉国朝会要在开宝七年自兴业县。迁州于南流。至〉

  〈道二年。中兴以来。废白州。仍以博白县来属。今属广南西路。领县三。治南流。广西郡邑志云。先是武德初。以傜洞置牢州立观后。以容州之南流潘〉

  〈州之定州。川县。隶牢州又永淳初。开古党洞置党州。以右西瓯地。置抚安善牢等八县。永淳二年。析党州置平琴州。建中二年州废。复隶党州。又〉

  〈武德初。以合浦县。地。置白州。有博白。龙豪。建宁。周罗。南昌县。龙豪后隶顺州。本朝开宝五年。有郁林。兴德。入兴业。废白州。以南昌。周罗。建宁。入博白〉

  〈隶廉州。七年废牢州。党州以其县入南流来属是年复置白州。绍兴六年废白州。以博白县来属。今领县三。元大一统志汉元鼎六年南越更桂林为〉

  〈郁林郡领县十二。布山安广阿林广郁中潘桂林潭中临尘定周增食岭方。王莽改郁林郡曰郁平晋领县九。布山。阿林。新邑。晋平始建郁年。领方〉

  〈武熈安广。宋又增领县八。建初。宾平。成化。新林。龙平。安始。怀安。绥宁。晋之始。建武熈安广三县。其后或废或更未详。宋又有归化。中贵。建安三县通〉

  〈十有七。齐领县十五。布山。郁平。阿林。建安。始集。龙平。宾平。新林。绥宁。中贵岭方。归安。归化。晋平。武化。梁置定州。又改为南定州。隋平陈改为尹州。大〉

  〈业初改为郁州。寻改为郁林郡。元和郡县志云。以为陈天嘉二年。置石南郡。开皇十年改为石南县。武德四年于县置郁州。贞观六年废以属贵。干〉

  〈封元年又置郁林州。与诸书所记不同。今按寰宇记。兴业县。本石南县。梁置石南郡。隋属郁林郡。唐贞观中。属贵州。则是兴业县。亦曾并入贵州矣。〉

  〈及麟德二年。始分贵州之石南县。置郁林。乾封更郁州为郁林州。特诸书不详载。贵州分置一节。而两郡各自为废置。故不甚相属耳。若以贵州郁〉

  〈林二州废置而参观。则元和志之所纪。亦自有理。于隋唐二志。初无所疑滞也。领县十有二。郁平岭方。阿林。石南。桂平。马度。安成。宁浦。乐山。郁林。岭〉

  〈山。宣化。唐武德四年平萧铣。置南尹州。贞观八年曰贵州。寰宇记。改为郁林郡。隋末废。唐麟德三年。分贵容二州置郁州而失载。南尹州又曰贵州。〉

  〈旧图经。又于平萧铣置南尹州。领三县。后置郁林州。更无本末。今不改。南流县〉

  〈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隋为北流县。属合浦郡。唐武德四年析置南流县。乾封二年属牢州。宋开宝七年罢牢州。属郁林州。元仍其旧。〉

  〈本朝并入郁林州舆地广记中下南流县。本隋北流县地。属合浦郡。唐属牢州。为州治焉。宋开宝七年废州。省定川。宕川。二县入南流来属。而自郁林〉

  〈县。徙州治此。故抚安县。本西瓯之地。唐永淳元年。开古党洞。立党州并置抚安。善劳。善文。宁仁。安仁。怀义。福阳古符。八县。二年析安仁以下四县。立〉

  〈平琴州。垂拱三年州废。神龙元年复置。天宝元年。党州曰宁仁郡。平琴州。曰平琴郡。至德中。更安仁曰容山。后废平琴州入党州。后又省善文。宁仁。〉

  〈福阳。古符。四县开宝七年废党州。省抚康。善劳。文山。怀义。入南流。有大龙山。牢江。舆地纪胜倚郭。南齐志。北流郡无县又有南流郡。唐志。牢州南流〉

  〈县。本隶容州。元大一统志宋会要云。开宝七年废党牢二州。以南流县来隶。仍省牢之定川。岩川党之容山。怀义。抚安。善平。凡六县并属焉。至道初。于〉

  〈此为州治。自后无所更革。元因之。北流县〉

  〈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汉合浦县地。隋置北流县。在廉州界。属合浦郡。唐武德四年。析置容昌等五县。后省入焉。开元间。移于今治。宋元并属容州。〉

  〈本朝以容州改为县。属梧州府。本县改属郁林州。容州志按旧志云。北流县。隋合浦郡。大业初。以陆川地入焉。唐武德四年置铜州。领北流等八县。贞〉

  〈观元年改铜州为容州。并以县属。宋开宝二年废禺州。并扶莱罗卞陵城等县来属县在州西六十二里。九域志四乡。有句漏山。江水。舆地广记隋〉

  〈置属合浦郡。唐武德四年立铜州。贞观八年曰容州。元和中。州徙治普宁。故禺州本东峨州。唐乾封四年。析曰辨窦容四州置。总章元年更名。天宝〉

  〈元年曰温水郡。宋开宝五年州废。及省峨石扶莱罗辨三县入北流。故陵城县。唐武德四年析北流置。开宝五年省入。有句扇山。县南三十里两石〉

  〈相对。口阔三十步。俗号鬼门关。汉马援讨林邑经此。刻石纪事。龟趺尚存。唐李德裕谪崖州。过关诗云。一去一万里。千知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

  〈鬼门开。舆地纪胜新唐志云。武德四年。析置豪石。宕昌。南流。陵城。新安。五县。正观十一年省新安。后又省豪石宕昌。元和郡县志云。北流县本在州〉

  〈郭。开元中移于今理。元大一统志建炎以来不改。国朝因之。陆川县〉

  〈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汉合浦县地。隋置陆川县。属合浦郡。大业初。罢陆川县入北流县。唐复置属南岩州。贞观八年属潘州。总章元年属东峩州。〉

  〈二年属昌州。开元二十四年割属容州。宋开宝九年。移治公平淳化五年复徙治温水县。元因之。属容州〉

  〈本朝以容州改为县。属梧州府。本县改属郁林州。容州志按旧志云。陆川。隋置合浦郡。大业初。废入北流县。唐武德四年复置南岩州。贞观八年属播〉

  〈州。总章初废。属东峩州。二年属昌州。唐开元中属容州。宋开宝七年并顺州入焉。县之治地名公平。淳化五年。移于故温泉县古城。即今治所也。县在州西〉

  〈南。一百六十七里。九域志六乡。博当一镇。有鸡笼山。龙化水。寰宇记西南九十里。二乡。按通典作罗窦县。舆地广记唐属东峨州。唐末。来属故顺州〉

  〈顺义郡。唐大暦八年。析禺罗辩白四州置。宋开宝五年州废。及省龙化。温水。南河。龙豪。四县入陆川。舆地纪胜谨按杜佑通典。容州领县六。而无陆〉

  〈川县。禺州领县三。而陆川隶焉。杜佑通典。乃在德宗之时。陆川县尚属禺州。不应开元二十四年乃先属容州也。由是言之。则唐志载唐末来属容〉

  〈州之说。似亦有理。当从唐志宋会要云。开宝七年废顺州。省龙豪。温水。龙化。南河。四县入焉。九年移治公平。淳化五年。复徙治温水县。元一统志建〉

  〈炎以来不改。国朝因之。博白县〉

  〈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秦属象郡。汉为合浦县地。属合浦郡。唐武德四年析置南州。并置博白县。取博白山为名。六年改南州曰白州。仍以县属焉。〉

  〈宋开宝五年罢白州。以县属廉州。七年复置白州。政和元年复罢白州。以县来属。三年复置白州。绍兴六年。复罢白州为博白县。属郁林州。元仍其〉

  〈旧本朝因之。郁林志县本古白州之地也唐武德四年。以其地属于交州。领博〉

  〈白。浪平。周罗。龙壕。淳良。建宁六县至德六年。以浪平淳良二县。属入南昌郡。天暦八年。以龙壕属顺州开宝四年又废周罗建宁二县。止存博白县〉

  〈入廉州。绍兴七年复以白州博白县隶郁林州辖焉。今号为古白旧址也。九域志六乡。马门一镇。有钟山。博白溪。寰宇记旧一乡。今四乡州所理。唐〉

  〈武德四年。析合浦县地置博白县以博白江为名。博白山。在邑界。郡县志天宝元年。改州为南昌郡。乾元元年复为白州。宋开宝五年废白州。省周〉

  〈罗。建宁。南昌三县。入本县隶廉州。七年复置白州。仍以县隶焉。政和元年再废白州。以县来隶。三年复置州。以县还旧隶。绍兴六年。诏废白州为博〉

  〈白县来隶。兴业县〉

  〈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梁本石南县。置定州。陈置石南郡。隋开皇十年改郡为石南县。属郁林郡唐贞观中。属贵州。麟德二年。析石南置兴业县。属〉

  〈郁林州。宋开宝五年。省郁平。兴德。二县入焉。元仍其旧。本朝因之。郁林志县。古本南石郡地也。唐高祖武德四年。改为南尹州。贞观〉

  〈八年。拨入贵州属焉。麟德二年。改为兴德蔚平县。后又更为蔚林县。建中二年又改为兴业县。属蔚林州所辖。至今因之。其邑四围皆石山。其色如〉

  〈铁。因其名曰铁城也。九域志州西北七十八里。三乡。有北斗山。小江。舆地广记唐贞观属贵州。麟德二年以石南立郁州。乾封元年史名郁林州。而〉

  〈析石南置兴业县。后州徙治郁林。而省石南入兴业。后又徙治兴业。舆地纪胜旧唐志云。石南县州所治也。麟德二年析石南置兴业。又云。析贵州〉

  〈之石南。兴业。郁平三县。置郁州。乾封更为郁林州。县亦属焉。宋会要云。开宝五年省郁平。兴德二县。隶兴业县。图经云。县有铁城。四围皆石。其色如〉

  〈铁。旧州治其中。至道二年。州移治南流。遂废之。分野〉

  〈梧州府苍梧志汉书地里志云。苍梧郡。系越地。牵牛婺女之分。郁林州郁林志汉书地里志。岭南为百粤之地。系牵牛婺女之分野。〉

  〈至到梧州府〉

  〈州境苍梧志东西。一百二十五里。 南北。三百六十里。 东至封州封川县界。地名思扶。二十五里。 西至藤州界。地名平琴村。一百里。 南至岑〉

  〈溪县界。地名牛岭。一百六十里。 北至贺州界。地名界牌铺。二百里。 东到封州封川县城。八十里。 西到藤州城。一百四十里。 南到岑溪县城。〉

  〈二百九十里。 北到贺州城。三百里。 东南到泷水县城。三百四十里。西南到容州城。三百里。 东北到开建县城。二百三十里。 西北到平乐〉

  〈县城。四百一十五里。 水路。州东通封州。三十五里。 州西通藤州。九十里。 州西北通平乐府。二百八十里。 州北通贺州二百六十里。〉

  〈岑溪县古藤志水路西北下至本州。二百里。 陆路西北下至本州。一百八十里。 东至梧州府苍梧县界。八十里 南至高州府信宜县界。一百〉

  〈四十里。 西至容州界。 八十里。 北至本州界 二十里 东南到高州信宜县界。二百二十六里。 西南到容州界一百一十里。 西北到本州界。〉

  〈一百二十里。 东北到梧州府苍梧县界一百三十三里。藤县古藤志水路南上容州界。二百二十里。 西至浔州府。平南县界。一〉

  〈百二十里。 东北下至梧州府苍梧县。一百里。 陆路东北下至梧州府苍梧县界。一百里。 西南上至梧州府容州界。二百里。 西北上至浔州〉

  〈府平南县界一百五十里。 东至梧州府苍梧县界。八十里。 南至高州府信宜县界三百里 西至浔州府平南县界。一百五十里。 北至平乐〉

  〈府立山县界。二百一十里。 东南到高州府界。三百六十里。 西南到梧州容州界。一百八十里。 西北到平乐府立山县界。八十里。 东北到梧〉

  〈州府苍梧县界。四十里。 州境广狭 东西二百三十里。 南北五百一十里。 东南至西北。一百四十里。 西南至东北。二百二十里。 东至梧〉

  〈州界。八十里。 西至浔州平南县界。一百五十里。 南至高州界。三百里。北至昭州立山界。二百一十里。 东南到高州。三百六十里。 西南到容〉

  〈州界。 一百八十里。 东北到梧州界。八十里。 西北到昭州立山县界。八十里。 东至苍梧八十里。 西至普宁界。八十里。 南至信宜县。一百五〉

  〈十里。 北至镡津界。二十里。 东南到信宜。二百三十里。 西南到普宁界。一百一十里。 西北到镡津界。二十里。 东北到苍梧界。 五十五里。〉

  〈容县容州志水路西上至北流县。七十里。 东下至藤州。一百二十里。陆路西至蔚林州界。八十五里。 南至信宜县界。一百三十里。 东至藤州〉

  〈界。五十五里。 北至浔州平南县界。一百三十里。 东至藤州镡津县思罗村。水路一百二十四里。 西至蔚林州妙林村为界。陆路八十五里。〉

  〈南至高州信宜县特亮村为界。陆路一百三十里。 北至浔州平南县界浔邉村陆路一百三十里。 东南到藤州岑溪县。二百里。 西南到化州〉

  〈城四百五十里。 东北到藤州城。二百里。 西北到浔州城。三百里。州境广狭 东西一百五十里。 南北二百六十里。〉

  〈怀集县昭潭志东至广东四会县界。一百七十里。 南至广东德庆府端溪县界。二百五十里。 西至贺州信都乡界。一百一十五里。 北至广东〉

  〈连山县界。二百里。 东南到广东肇庆府界。八十里。 东北到广东阳山县界。九百里。 西南到广西梧州府界。五百里。 西北到湖南蓝山县界〉

  〈九百里。郁林州郁林志东至容州北流县界。六十五里。 南至容州陆川县界。二〉

  〈十五里。 西至廉州石康县。一百五十里。 北至贵州。一百二十五里。东北到贵州。一百五十里。东南到廉州石康县。三百里。 西南到陆川县。〉

  〈四十里。 西北到贵州。四百里。北流县寰宇记东西〉

  〈至东京。五千六十里。 东北至西京。五千四百八十里。 北取藤州路。至长安五千九百一十里。 东至藤州。二百五十九里。 南至窦州。二百里。〉

  〈西至禺州。一百八十里。 北至龚州。二百里。 东北至藤州。陆路二百一十里。 水路三百一十里。 西南至牢州。一百二十里。 西北至党州。一〉

  〈百五十里。 东北至南仪州。九十里。陆川县元大一统志北至上都。七千二十七里 北至大都。六千二十七里。〉

  〈东至本州。一百六十七里 东至北流县界峩石乡。八十里。 南至化州石城县界阳村。一百三十里 西至郁林州博白县界北旺村。六十里。〉

  〈北至郁林州南流县界下陂村。九十里。 东到高州路茂名县。四百里。西到郁林州博白县。一百二十里。 南到化州石城县。二百里。 北到郁〉

  〈林州南流县。一百一十里。 东南到高州路茂名县。四百里。 东北到北流县。一百一十里。 西南到郁林州博白县。一百一十里。 西北到郁林〉

  〈州南流县。一百一十里博白县郁林志东至容州陆川县蒋村。三十五里。 南至化州石城县北〉

  〈立江。一百四十里。 西至廉州石康县永平乡。三十五里。 北至本州。七十里。 东北到容州陆川县。五十里。 东南到容州界。九十里。 西南到〉

  〈廉州石康县界。二百二十里。 西北到本州管下。兴业县界。五十里。兴业县郁林志东至郁林州界。二十里。 南至郁林州界。二十五里。 西〉

  〈至廉州石康县界。五十里。 北至贵州都缺铺。五十里。 东南到郁林州。一百二十里。 东北到浔州府贵平县。一百一十里。 西南到博白县。七〉

  〈十里。 西北到钦州灵山县。一百五十里〉

  永乐大典卷之二千三百三十八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